当时,内蒙古各地隶属于好几个行省管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一步完善调整。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因此,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这一阶段,内蒙古的很多地区,在北方游牧政权的控制之下。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明朝从东北到西北,组建了九边重镇。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总计设立了18个省份,出现了汉地18省的说法。在清朝统治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并没有设立行省。由于缺乏地方官员和各级区划,清朝对内蒙古各地的实际控制力很有限。对于各地的人口、耕地情况并不了解,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这个问题还并不明显。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以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自身的统治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的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内蒙古地区。在这一阶段,随着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区域划入了山西省、直隶省等省份管理,例如出现了口北三厅的说法。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北洋军阀时代,为了解决内蒙古缺乏地方区划的问题,北洋军阀政权设立了几个特别区,例如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等等。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政权陆续设立了宁夏省、热河省、绥远省和察哈尔省,被称为塞北四省。每个省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区域。
塞北四省的组建,主要有2个目标,第一,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第二,塞北四省起到了战略缓冲作用。在抗战时期,塞北四省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战略缓冲作用,例如著名的热河抗战、绥远抗战等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组建。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大概只有今天的内蒙古东部各地,管理范围比较有限。
进入50年代以后,大规模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外部环境已经明显变化。此时,塞北四省的战略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塞北四省都存在经济单一、人口稀少的问题。1952年到1955年,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热河省被陆续撤销,大部分区域划入了内蒙古管理。
内蒙古的管辖范围,逐步从东北延伸到了西北,跨度非常大。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区划没有任何问题。但进入60年代后期,我国北方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出现了“百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从防御部署的角度来说,难度非常大。因此,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东部地区的各个盟、旗,分别划入了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的各个盟、旗,陆续划入了甘肃、宁夏。
在这一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大体上基本上只管理了中部的各个地区。我们聊聊什么是盟、旗、苏木、嘎查,盟对等于各个地级市,例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等。旗对等于各个县、县级市、区,例如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等。苏木对等于各个乡镇,嘎哈对等于各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