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以后,大碗汤就逐步退出了喜宴桌面,黑红的高粱米饭也变成了红白相间的二米饭。虽然不喝汤了,但吃的仍然是家常菜,黄瓜、土豆、萝卜、芹菜、辣椒齐上阵(夏天是青菜,冬天是干菜),连拌带炒,只要凑够十个、十二个或十四个菜就行,如果办喜事的东家菜不够,就挨家挨户去求要,多有多给,少有少给,都是捐献,没有论价之说,一家喜事,众人援助。那个时期农村喜宴的费用并不是很大,买几斤猪肉,*几只公鸡就可以操办的很好,只是有一样比较个别,那就是新亲和 " 大帮客(读 qie)" 待遇不一样,新亲要多两道硬菜,还有啤酒和汽水," 大帮客 " 则没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 " 二四顶 "
九十年代农村喜宴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家常菜根本上不去席面了,食材绝大部分是买来的,形式也十分讲究,或 " 二四顶 " 或 " 四四顶 ",既 " 四凉四热二熘二挂浆两个大件 " 十四道和 " 四凉四热二熘二挂浆四个大件 " 十六道,大件是鸡、鱼、扣肉(肘子)和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用瘦肉和白面油炸的,但也有用四个鸡蛋过油敷衍的,形式重于内容,虽为 " 大件 ",实属最廉价的一道菜。这时坐席的人没有了 " 特殊群体 ",一视同仁,啤酒饮料管够儿喝。
小编整一组图,让大伙赶脚一下东北农村坐席的热闹气氛!
在咱东北农村坐席喝酒,那时候都是各戈家再占用邻居家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