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为宋所占的南方,白玉蟾(1194一1229年)追尊张伯端为始祖,自为五祖。以地域观之,虽有南北宗之名,但同属于新道教。
新道教和以前旧道教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不崇尚拜忏斋醮等形式,着重从思想理论入手;二是不重视以往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目的,而重视修炼自身之丹,排斥外丹而仅修内丹,于气功方面殊有成果。
南北宗虽同为三教合一,而于具体修道又有区别。北宗类似佛教的出家净修,南宗则可以在家,可以饮酒荤食,娶妻生子。
元朝,道教再遇发展。全真道派的丘处机西游,曾会见成吉思汗,告以不嗜*人及清净无为之道,颇受重视,赐号长春真人,封国师,敕他总领道教。从这一点说,道教之丘处机可谓对汉民族很有贡献,减少了*戮。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元朝时又授张陵第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天师道各派,统称“正一道”。对此今天看来,也应予以肯定,盖因基本理顺了道教的派别,道教逐渐形成北方全真教、南方正一教的基本面貌,一直流传至今。
明代自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大都重视道教,而民间因地域的不同各有发展,主要理论不出南北宗两个方面,对修炼内丹的方法及三教合一的理论亦有所发展。
清朝,由于满清人不信奉道教,朝廷不重视,道教毫无生气,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衰落下来。
民国时期,战乱不止,道教也无法发展,全国仅有道士、女冠(道姑)八千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兴盛、思想解放,道教得到充分发展,信徒数量增加,在汉族群众中影响很大,各地道观人群如织,香火燎绕。由于道教早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目前全世界共有道教徒约四千万人。道教教义、经典流传到欧美,至今仍被学者所重视。
结语:道教形成于东汉晚期,经历代发展,有众多宗派。主要有两大派别,即:东汉晚期张道陵所创立的正一教(原名五斗米教),宋朝末年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道教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经久不衰,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为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发展和团结海内外人士做出了贡献。
下一文,我们再简要谈谈道教小知识。敬请关注,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