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时期,是道教的萌芽和产生阶段,该时期的道教充满了原始宗教的色彩。经过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逐渐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道教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一,从方术学到道教产生许多人认为道教是从道家演变而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教实际上是从齐国一带的方术文化演变而来。齐国在先秦时期属于东夷文化区,这里“尚鬼尊神”,崇拜巫术,音乐舞蹈发达,淫逸之风盛行,这边是原始宗教滋生的土壤。到了战国时期,田氏将陈国的道家文化引入齐国,于是产生了黄老学派。道家和齐国的原始宗教融合,也就产生了阴阳家、方士,代表人物有邹衍、徐福等。
人们将“方士”称为“道士”,《庄子·天下篇》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成玄英疏说:“方,道也”,可见这里的“道”和道家的“道”是有很大区别的。西汉初期,黄老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而方术却遭到了抑制,因而走向了沉寂。但是在民间百姓中,这种原始宗教却是十分受到欢迎的。从汉朝墓葬壁画、帛画来看,汉代人们十分迷信神仙鬼神故事,说明方术在民间是具有土壤基础的。
西汉时期的方术士也不断吸收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道家的思想来改造自己。西汉末期,道家也开始萌芽。在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以言仅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早期的道教就是以《太平经》作为经典。该时期比较活跃的方术士人物除了甘忠可之外,还有夏贺良、丁广世、郭昌等人,其中夏贺良曾人以“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之危言说服汉哀帝改元易号。
《养生导引图》
总体而言,《太平经》在汉朝并未被统治者接受。从《太平经》产生后,道教的教徒曾三次献给皇帝,均没有得到了重视。不过,道教却在民间迅速地发展起来。在经典方面,《太平经》的内容从12卷增加到了170卷,并且更名为了《太平清领书》。该书宣传乱世即将到来,汉朝即将灭亡,上天会派遣赤精子来拯救百姓,最终建立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