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帽头的衣服如何叠,如何叠有帽兜的衣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5:47:50

无独有偶,在铜头铜脑板块中,44个铜人头象、20个铜人面具刚好也是奇妙数字64,加上3个铜兽面具作前导,与象牙团队如出一辙,这恐怕就不是用偶然的了。在铜兽面具引导下,此板块突出攻防能力。因为他们的武装是从头开始,抗击打能力显著提高,更加专业,战力更强。

带帽头的衣服如何叠,如何叠有帽兜的衣服(5)

可是,问题还不止于此。牙璋17、玉戈21、青铜戈17、石戈10组成的仪仗干戈板块,其数量相加是64 1,依然离不开64。所以,K2中层的三个器物组合板块只能选择八纵八横的队形。于是,冰冷的器物组合板块就变成热闹的行进阵容,“三星堆二号坑古蜀方阵示意图”就从考古报告的字里行间走了出来(图3)。那1300件珍贵文物看似凌乱,却编排有序,左右有致,前后对应,营盘壁垒,各司其职。古蜀的综合实力能力也就跃然纸上了。战争虽然不是巡游队伍的主题,但国之大事文武兼备,三个能够用于战斗攻击的方阵,令人产生不尽的遐想。

带帽头的衣服如何叠,如何叠有帽兜的衣服(6)

▲图3,三星堆二号古蜀方阵示意图

看点五:铜大立人何方神圣

现在该轮到这位三星堆里最抢眼的超级明星了。整个“古蜀方阵”实际上以他的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他携青铜礼器与殿坛神树相呼应,呈现出祭祀大典的献祭场景;他携铜兽面、跪坐铜人与仪仗干戈、铜头铜脑组合,则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经典再现。铜大立人居中指挥,前后照应,鹤立鸡群,地位显赫。需要说明,9件铜兽面并非面具,而是身上佩戴的护具,功能相当于护心镜。这种高级防护铠甲并非普通战士都有资格佩戴,当是特别能战斗的勇士所佩戴,或许就是文献所言虎贲氏的标志物件。

带帽头的衣服如何叠,如何叠有帽兜的衣服(7)

铜头铜脑的阵容释放出两条重要信息。一是以铜人头像为主体的祭祀集团,除仪式、驱疫、歌舞、医者之外还有参战的任务。否则,就不会被编入这个阵容。二是此时的方阵建制、军功爵位制度已然成型,可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研究表明,晚商的军队是兵农合一的体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而古蜀很可能是农兵傩三位一体。

综上所述,K2掩埋着古蜀特色的祭祀场景,珍藏着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浓缩着古蜀文明之光,生动地再现出古蜀王朝巡游展示的创意,以及独领风*的特色阵容,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祭祀坑的本身,是探索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那位被九名虎贲高手护卫的青铜巨人,再次被推到研究的风口浪尖。他的高大形象、他的举手投足、他的华冠丽服、他的打造出炉,令无数观众浮想联翩、思如泉涌。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看点六:珠联璧合有啥主张

三星堆八座祭祀坑朝向一致、间距适当、排列有序,布局清晰。那么,埋藏的器物又有哪些特点?每座祭祀坑的主题又是什么?

K1告示坑。与K4在同一直线上,但其位置很像远离中心,独处一地的告示牌,十分耐人寻味。指标性重器是那件金箔卷成的金杖,其特殊纹饰犹如“图说证件”,是圈地的证明。八座祭坑姓字名谁全靠这神来之笔。

K4探路坑。3个扭头跪坐铜人是本坑的主题。用“普通三件套”表达探路者是一级组织。他们一步三回头的姿态,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探路先锋对大部队的依恋,和不知路在何方的忧虑。

K3级别坑。器物形体硕大,指明等级高度。巨型铜人面具排在K2同类器顶端。至尊列器,镇国之宝。

K2权力坑。五大板块,两套人马,既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巡游阵容,又有“前歌后舞”的古蜀特色,是祭祀坑暗藏玄机的杰出代表。

K7祭神坑。其神器的详情有待资料的公布。

K8出行坑。青铜龙形器最为醒目,让人想到《山海经》有关夏后启、西方蓐收、南方祝融“乘两龙”的记载。显然,这些人物在中国古史上都不是一般的方国领袖,至少是多国联盟的盟主。所以,“乘两龙”是等级待遇的规格。龙不仅活跃在艺术作品和崇拜意识之中,也是方国级别象征的标志物。

K6细软坑。木箱内除玉刀外,可能还有服饰、羽毛、仙草等装饰化妆品,有待进一步科学分析和检测。

K5衣冠坑。出金灿灿的面罩,斗篷或披肩类编织衣物,皆鱼凫衣装。后两者年代最晚,规模与其他不成比例,属追祭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还有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但已知资料雄辩地说明:第一、八座祭坑排列有序,成双结对,两两相配的特点十分抢眼。第二、每座祭坑都有自己的使命,或埋藏着国家重器,或一代蜀王生前至爱,主导性的领军器物各有主题,绝不重复。第三、不同单位的器物彼此呼应,完全是为同一个目标所安排,堪称八位一体,珠联璧合。这些现象应是某种配享制度的固定规则。值得重视的是,八座祭坑是统一规划,短期内分三次完成。先是1、4坑,然后是3、2、7、8坑,最后是6、5两坑,与一些地区的先秦墓葬掩埋后,再于墓上挖坑坎置器物的追祭意义相同。

至此,一个布局紧凑,目的清楚、八位一体的遗迹群落便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此,再读K1的“图说证件”,体会其文明体量与底蕴,便可以断言:此人——铜大立人正是“开国何茫然”提到中的鱼凫;此景——八座祭祀坑当是衣冠冢群,此地——应直呼为鱼凫冢地。

看点七:王城都城卫星之城

如果上述推测不误,那么,三星堆古城显然就应该是鱼凫王城了。鱼凫既是一代蜀王的名称,又是一个王朝的统称,包含几代或十几代鱼凫君王完全可能,对此《蜀王本纪》说得十分清楚。所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都经历了数百年的兴与衰,却丝毫不见其他蜀王的蛛丝马迹,因为它们只是鱼凫王朝的领地,“图说证件”在自己的领地频繁出现不足为怪。

文化面貌基本相同是讨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前提。两者都属于古蜀文明,但规模上却有大小或主次之别,发展阶段上也有先后和高低之分。都城与卫星城的定位是两者关系的正解。三星堆遗址面积超大,城池矗立,大型建筑,特色祭典,超凡礼器,无愧于都城的气派。而金沙遗址则缺少必要的防卫设施,祭祀区虽是井井有条,却不见国之重器,王者霸气不足,应属于低于都城级别的卫星城邑。倘若以三星堆为中心画圆,成都金沙在其南,彭县竹瓦街在其西北,德阳什邡在其北,互为掎角,围拱京师的战略态势便跃然纸上。

认识

1、巡游方阵是古蜀祭祀大典的独特创造。强烈的仪式感和沉浸式体验与中原地区固定场所的崇拜仪式风格迥异。其特点与长江以南地区傩礼的巡游方式非常相似,其渊源关系值得研究。

2、衣冠王冢是特殊人物的特殊祭奠行为。铜大立人在K2中是主人的角色,他是古蜀方阵的设计者、指挥者、组织者,是王权的化身,“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所以,他定是大权在握的王者,而绝非呼风唤雨的祭司。但是,在衣冠冢群的大环境中,铜大立人率领的一彪人马则成为永久的陪伴。他的设计创造又用来祭奠他本人,从而达到两次创造的高峰。K2的古蜀方阵是演绎鱼凫王历史作为的模型,K3送走的是生活实用器物,可见,“视死如生”是衣冠冢群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独具一格的古蜀魅力。

3、古蜀文明在长江与黄河的怀抱中成长起来,长期受这两条大系古礼的滋润。古蜀方阵表达的王权思想、燔柴瘗埋的祭法、列器套件制度、视死如生的理念都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传统,因之,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列中的灿烂一元。

(感谢吉林省文保科技有限公司颜威先生为本文制图,唐飞先生提供照片,许伟先生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带帽头的衣服如何叠,如何叠有帽兜的衣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