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创造了人类历史。他还说出了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是,我们对月球地了解到底有多少?诗人李白曾抛出世纪难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类的意义在哪儿呢?古人难解的谜题,今人缘何还在步履不停、探索不止?一起来看从地球到月球,那份藏在骨子里的魅力。
月亮的“雅号”有多美?你能说出几个?
自古以来,高悬于空,远离尘世的明月引发着人们的无限憧憬。月亮的形象也存在于浩如烟海的辞章佳句里,月亮的各种昵称也活跃于各种神话传说中。
你知道月亮的“雅号”有多美吗?除了月亮、月球,你还能说出几个?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比如,以“玉”字开头的玉轮。圆月如轮,故成“月”之别名。这是来自宋代卢炳的《水龙吟》:“素娥睡起,玉轮稳驾,初离海表。”这一句里的“素娥”,是嫦娥的别称,也常常是月亮的代表。另外,词中的“玉轮”也指月亮。
类似的还有“玉盘、玉钩、玉镜、玉弓、玉桂”等等。除了“玉”字辈,还有“桂”开头的,比如,有“桂枝、桂轮、桂蟾”,还有“桂魄”,都是月亮的雅号。
此外,我们最熟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也代表月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 《中秋月》中写:“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这其中的“玉兔、银蟾”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妙想象。
中国人是如何为月球地质“画像”的?
月亮的雅号充满诗情画意,月亮的样貌中国人也一直在引领世界认知。前不久,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最高精度、最详细的“全月图”,也是近百位研究人员精诚合作历时近10年时间完成的。
据了解,科研团队以中国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月球构造类型的划分体系,制定了月球地质图编制的标准等。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和演化信息,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为什么说月亮是地球真正的“女儿”?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月相距有38万公里,说到月球的演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月亮是地球真正的“女儿”。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给亲生“女儿”正名,他本人还用火星做了个比喻。
步履不停 探月工程四期有哪些任务值得关注?
其实对于月球的遐想和探索,中国人从未间断。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表面,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探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载土而归”,携带了约2千克的月壤和月岩回到地球。前不久,嫦娥四号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入了休眠期。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1239.88米。还在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超过2400千米的南极-艾肯盆地有了新发现,月壳是南极-艾肯盆地成分异常区的主要物质来源。
仰望星空,探月工程仍在创造中国奇迹。我国今年发布了《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介绍,探月工程四期今年正式启动工程研制,前三期探月工程的“绕、落、回”都已顺利完成,未来中国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关键任务动作是——“勘、建、用”。“勘”,就是对月球进行详细勘察,为月球科考站的建设选址。“建”,即建设月球基地,比如将所需的各式模块运送到月球,进行组合建设。“用”,即利用月球基地来进行科学考察,以及拓展月球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科学研究。目前,第四期探月工程正为建立长期的月球科考站进行准备。
从月球上看地球什么样?会有东升西落吗?
我们总是抬头望月,可如果换一个视角,站在月亮上观察地球,会是什么样呢?地球也会像月亮那样有“阴晴圆缺”吗?也会是“东升西落”吗?
月亮还会带给我们多少“星月之约”?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月亮更是神奇的存在。每当“星月有约”现身天宇,都引来无数发烧友的追月之旅。
前几天,本年度最大的“超级月亮”如约而至,“超级月亮”有多“超级”?其实是指出现在月球轨道近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出现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一般满月面积大14%、亮度高30%的月亮。
7月13日晚,我国多地先后迎来最佳观赏时刻。只见月亮从云层中慢慢显露,最后脱开云雾共度圆满时刻。
明天(21日),还有一个美妙天象。7月21日深夜至22日凌晨,将发生“月掩火星”有趣一幕。“月掩火星”其实就是月亮“挡”住了火星,是地球、月球和火星这三者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发生时,火星将从月球亮面一侧消失,再从暗面一侧悄悄复现。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可在东北方低空看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