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喜欢吃什么水果,李白吃什么东西最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6:46:33

一、葡萄的历史渊源

一首唐代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把我们带到了征战的古战场,葡萄美酒回味无穷!

李白喜欢吃什么水果,李白吃什么东西最好(1)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关于葡萄原产地,现在一般认为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栽培。

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这反映出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却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

李白喜欢吃什么水果,李白吃什么东西最好(2)

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葡萄已经到达西域。因为匈奴等游牧民族部落的阻隔,它迟迟没有到达中原,还在大宛国逗留。大宛是古代中亚国家,和汉朝之间仅隔着一个匈奴。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但此时北方的匈奴却不太老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为消除匈奴的影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过去路途遥远,交通不发达,张骞一行人在途中不幸被匈奴扣留了起来,这一留就是十年,等他找到时机逃出来归汉时,他已经走了13年。

在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虽不自由,但还是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尤其是丰富的水果品种和粮食作物引起了他的兴趣,比如,张骞看到大宛国的葡萄光溜溜的,鲜亮可爱,亲自尝了一口,对它甘甜的味道赞不绝口。他风尘仆仆回国后,把自己途经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国的情况汇报给汉武帝,受到了高度重视。从此,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之后,大宛国内发生政变,新国王上台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表示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来的还有葡萄和苜蓿等种子,就这样,葡萄终于来到了中国!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安息……元朔六年……其明年……骞既至乌孙……。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目宿,……多善马,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

大宛就是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这些都记载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然后汉代开始引进葡萄和苜蓿广为种植。

魏文帝曹丕是喜爱葡萄的帝王之一,他曾诏告群臣,说其它水果都比不上葡萄:“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馀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脆而不梳,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还大赞葡萄酒比米酒甜,容易醉容易清醒。

李白喜欢吃什么水果,李白吃什么东西最好(3)

古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方法酿造葡萄酒却是在唐太宗年间,《册府元龟》中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的葡萄酒,赐给大臣们品尝。

在我国古代,除了“蒲陶”,葡萄的别称还有:“蒲萄”——宋代苏轼写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中有:“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还有“蒲桃”——唐代李颀写的《古从军行》中有:“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等。

葡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许多文人都留下了咏葡萄的诗词,如唐代唐彦谦写的《葡萄》,其诗为“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甚至葡萄干都有古人以此为题来吟颂,如宋代杨万里写的《蒲桃乾》,其诗为“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等。

除了食用鲜果和加工葡萄干、葡萄汁外,大量的葡萄用于酿制葡萄酒。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如唐代刘复写的《春游曲》中有“细酌蒲桃酒,娇歌玉树花”等。


李白喜欢吃什么水果,李白吃什么东西最好(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