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订货,估计要到8月10日后。”黄毅指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招牌。
“是加微信吗?手机上怎么买?”周老伯拿出手机,眯着眼睛摆弄起来。
“来,先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黄毅对老伯说。
小店售卖面制品和酿制品两个大类。
龙须面、阳春面、大馄饨皮每斤12.6元;Kevina系列的银丝面每斤19元;花荞有机面、青稞有机面、港式云吞皮则卖到了每斤26元。
每次逛菜场时顺带买半斤切面,是周老伯和老伴的习惯。
“平时买的切面四块一斤,说是这家用料讲究,做出来的面筋道,就想试试。价格是贵了点,但是调调口味呀,没啥不能接受。”
每个加黄毅微信的新客人,都会收到他用心制作的两个PDF文档,里面详细介绍了面制品和酿制品的品类及原料配方。
小麦粉、有机糯米、有机荞麦粉、海鸭蛋、喜马拉雅岩盐……原料皆来自业内知名品牌供应商,连使用的水是六级过滤直饮水也都在文档中标明。近30页图文,看得出黄毅对制面工艺掏心掏肺的态度。
也有人会问,配方都写出来,老板就不怕被模仿?
“我能公布出来,就不怕模仿,为啥?第一,我把原材料都用到极致,成本那么高,请问市面上有几家敢这么做?如果有人愿意,那对消费者也是好事啊。”
“第二,你知道了原料,能搞清配比吗?不同的配比背后,还有不同的工艺,要观察、感受面团的状态,这里面有经验、有手感,要动脑筋的,不是我不愿意教,而是很多微妙的东西,真的就是感觉。”
去年底小店开张之初,黄毅做的也是四五块一斤的普通切面。他找到相熟的重庆切面店拜师学艺,花了2000块钱,学来制面的配方,购置齐备所有的机器,塞进小小的工坊里,走上一个人的创业之路。
为了保鲜,黄毅把现制面都存放在冰柜里,一天起码10度电。
“很多人看不懂,问我为什么面条一做好就放在冰柜里冻起来。面制品是很容易变质的,出面四个小时,细菌含量就开始超标。要想不变质,就要用添加剂,那样不健康,也会影响面条口感。”
如果继续卖普通切面,黄毅意识到,成本和质量之间有着根本的矛盾。
面对成本与价格的困境,黄毅问自己:“做出这个程度的产品,是我创业的意义和初衷吗?”
今年二月,黄毅一边开店,一边把全上海知名的切面店考察了一遍,从价格到品质,各种对比分析,渐渐心里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