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个年龄的叫法和意义,古代年龄称呼的由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7:57:39

孔子在他那个时代,混得并不怎么样,三十岁既没当上官,也没发了财,依然是草根阶层。所以,从孔子当时的现实环境来看,他所说的“三十而立”指的是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和追求,确立了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就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包括独立的人格。

四十不惑,是不是说人到四十岁了,什么都不迷惑了,什么道理都懂了,有种看透人生的感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呢?

不惑对于孔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达观坦然的心境,这是心理层面上的理解。因为孔子本身的知识学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在四十岁他所追求的高度,最有可能趋向于就是心里高度。如果心境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一种豁达的状态,基本不会被外界所干扰。

古代每个年龄的叫法和意义,古代年龄称呼的由来(5)

五十知天命,什么是天命,这是中国古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一种宿命理论。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并不是说五十岁了一切都不可改变了,听天由命。

相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他所说的天命是一种上天所赋予你的使命感,依然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正因为有这份使命感在身,所以到了五十岁,不怨天,也不尤人,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你所热爱的事业当中,这是一种内心的定力。

六十耳顺,这个重点在“顺”字上。“顺”字从川、从页,川谓水流,页即人面。合起来的意思则是,人面如水流,不可逆也。

古代每个年龄的叫法和意义,古代年龄称呼的由来(6)

在我们汉语中,以“顺”为词根组成的词,基本都有从势而下的意思。所以,孔子所说的“耳顺”,指的是听他人之言,不论怨言忿语,喜笑怒骂,都可以做到恭顺自然,逆来而受之,脸上没有愤恨之色,以一个下势的姿态,来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化干戈为玉帛,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老子和孔子,在求道的过程中都讲究一个“顺”字,只有先“顺”了,才有可能达到“和”的境界。

六十花甲,即花甲之年,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也叫耳顺之年。古代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来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 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因而称为花甲。

古代每个年龄的叫法和意义,古代年龄称呼的由来(7)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古代人活到七十岁的人并不多见,因此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为古稀之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孔子对自己能活到七十岁已经很知足,因此,他能看淡世事,做到内心的自由。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一般活到三十五六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四十岁可以称老,四十七岁就是所谓的“晚途”。比如苏轼有云“老夫聊发少年狂”,此时他38岁,杜甫曰“晚岁迫偷生”,此时他46岁。

七十岁所达到自由的境界,这种自由却是以时间的消退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越出法度,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需要长时间磨练的。

古代每个年龄的叫法和意义,古代年龄称呼的由来(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