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镇尚黄桥村位于永康、磐安、缙云三市(县)交界之地。据村里的宗谱记载,村始祖黄肇公(生于808年)从金华迁居至此,距今已有1200年。
村里有座山叫仙师尖,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山上还有一座仙师寺,供奉着“黄大仙”。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好几批人来游玩,过年时更是有上千名游客上山祈福。但由于山高坡陡,路很不好走,尚黄桥村村民多年前便开始修路,一修就是几十年。
据传村民黄大德在此得道飞升后称黄大仙
据《尚桥黄氏宗谱》记载,金华地区黄姓始祖荧公在唐武德年间以经学发身,官至右谏议大夫,后谪居金华。其第八世孙黄肇公(生于808年)从金华迁居至此。
《永康县地名志》记载,该村村民从尚黄桥(今称道门)迁来,村名不改。地处山峡,依山夹溪。据村民黄云峥介绍,关于尚黄桥村名的由来,与“黄大仙”在此得道飞升的故事有关。
黄大仙是村民黄大德得道成仙后的称呼。根据《尚桥黄氏宗谱》第二册第167页记载,黄大德的父亲黄林公出生于1533年7月20日,娶吕氏为妻,生有四子:大德、大通、大道、大达,大达不幸夭折。明隆庆六年(1572年),黄大德、黄大通、黄大道先后在此出生。因家境贫苦,三兄弟年少时曾在附近的寺庙当过德道和尚。一生勤劳俭朴,助人为乐。
1594年农历五月廿四,三兄弟在田头劳作,突然飘来乌云一片,狂风大作,眼看头上的箬帽被大风吹走,三兄弟追着箬帽飞升而去。黄大德飞去禅师尖,黄大通飞去廿坑,黄大道飞去田后坎。后来,百姓在这三处地方打造神像纪念,并在仙狮尖山顶修筑仙师寺祭拜三兄弟。
“当时浙江境内连续三年大旱,八方百姓用轿抢着抬黄大仙的石像,石像所到之处,天降甘霖,风调雨顺。因为太过灵验,很多地方自己打造黄大仙的石像,以至于后来哪个是原像都分不清。”黄云峥介绍,后来黄大仙托梦显灵,告诉村民:“向我耳边吹风,顺风能通过的就是原雕像。”如今,这座原像就存放于仙师寺里,每年的黄大仙诞辰和春节期间,来此朝拜许愿的游客不计其数。
为祭拜黄大仙,村民修路几十年
“仙留芳迹尖坑坎,寺昭赫灵德通道”。这是仙师寺内的一副对联,寺内立着三兄弟塑像,中间是真名为黄大德的“黄大仙”塑像,两旁是弟弟黄大通、黄大道。修缮一新的仙师寺红瓦白墙,在仙师尖顶格外醒目。然而,要到达这里绝非易事。
黄云峥介绍,仙师尖海拔850米,对面就是我市最高峰、海拔930多米的黄寮山。从仙师尖山顶往四处眺望,东面的村庄位于磐安地界,南面的村庄位于缙云地界,北面则是东阳地界,西面便是永康地界了。
到达仙师尖的方法有两种,一条靠腿,一条靠车,不过要底盘高的四轮驱动越野车,才可以直接开到山顶。 据61岁的村民黄南城介绍,为了方便祭拜黄大仙,几十年前他父亲那一辈就开始修路。“父辈从壶镇买来条石,依靠人力或骡马抬到山腰,我们今天走的不少老路便是这样一阶一阶砌起来的。”本报不久前曾刊登“申屠宝林义务修路”一文,对此,尚黄桥不少村民认为申屠宝林留守深山精神可嘉,但对其义务修路的说法不认可。多年来,村老年协会管理的仙师寺风景区,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爱心资助,老年协会再将资金转给附近金山头村的申屠宝林修筑台阶。
可喜的是,去年村里倾全力修建的新路已通车,上山难问题得到缓解。目前急需资金做道路硬化、加固工程,感兴趣的爱心人士或企业可与村委联系。
附近盛产金银花,适合一日游
从城区出发乘坐公交车,只需3元钱即可到达西溪镇尚黄桥村。自驾游更方便,从东永高速西溪出口下高速后驶入永磐公路,再从永磐公路驶入棠溪,市区驾车40分钟即可到达。
村里的房屋沿溪而建,从村头走到村尾刚好1公里长。这里远离工业污染,群山翠绿养眼,阵阵山风送爽,是养身福地、天然氧吧。经过新农村建设后的尚黄桥有多处农家乐,非常适合一日游。
仙师尖山脚有一条山涧,附近有李坑水库,水流长年不断。沿着李坑水库继续往前,还有一个面积大2倍的“李坑水库”,村民称之为“大李坑水库”。两个水库的水是尚黄桥全体村民的饮用水,多年来村里均实行免费供水。
李坑水库附近的山坡盛产金银花,完全野生无污染。金银花是治上火、咽喉肿痛的良药,生病时抓几朵泡茶喝,几天后便能痊愈。据说现在市场上干花的售价每公斤在200元以上。不过,山上地形复杂,市民采摘金银花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