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游戏结尾,大圣归来游戏完整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10:01:06

图源:《西游记补》原文

相比较“西游记DLC”《西游记补》,“精神续作”《后西游记》的设定更加天马行空。故事背景开始于原著结束后,“五圣”取回的真经因为没有真解被世人误解,社会上下愈加礼佛,却让沽名钓誉精于嘴上功夫的僧人被奉为圣人。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成佛的唐僧和孙悟空指定了一批新的取经人,重走他们走过的西游路“取解”。而故事也就围绕花果山仙石诞出的新石猴孙履真,新的取经人唐半偈,猪八戒之子猪一戒,以及沙僧弟子沙致和展开。

“西游二代目们”的形象暂且不表,在《西游记补》中,孙履真也阴差阳错效仿孙悟空来了次大闹天宫,但这位清代创作者开了个有趣的脑洞,当玉皇大帝又要“到西天请我佛”时,太白金星提了个主意“何不敕请斗战胜佛孙悟空去降妖”。

显然,当新一代“妖猴”大闹天宫,请出已加入神佛阵营的孙悟空,是个在剧情上合情合理的选择。而在创作角度,让孙悟空这个“前反叛者”打败“现反叛者”,无疑是讽刺意味十足的剧情设计。

这种浓重的讽刺感,也从孙履真和孙悟空的会面中展现出来。

因为,孙悟空不仅欣然前去“降伏自己”,还顺带给“自己”上了个“金箍”。

大圣归来游戏结尾,大圣归来游戏完整版(9)

图源:《后西游记》原文

此时,出现在《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再是从前的叛逆者“齐天大圣”,也不是转变路上的“孙行者”,而是取经结束后的“斗战胜佛”。一句“恶气尽除,若未曾闹过天宫”将讥讽程度直接拉至顶格。

当属于“孙行者”的阶段结束,“齐天大圣”与“斗战胜佛”之间的区别,“妖”与“佛”的差异,则是除《后西游记》外,众多创作者以及《西游记》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今天,有种关于“西游记”的阴谋论认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并没有变成“斗战胜佛”。

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六耳猕猴已经弄假成真,扮演着真正的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

往更深一层考虑,这其实是个类似《水浒传》里“梁山平方腊”“李逵喝毒酒”的经典矛盾。

当然,这也是原著不曾出现过的问题。

在《西游记》原著中,作者并未就取经之后的故事增添笔墨,“五圣”们都以相同的“修成正果”做结,但为什么只有孙悟空是否被“招安”的矛盾,会一直经久不衰呢?

因为在“五圣”中,只有孙悟空的叛逆最为彻底。

从身份上分析,十世轮回的金蝉子本就是佛门中人,猪八戒和沙僧是被贬下凡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小白龙也是正儿八经的龙族嫡系,只有孙悟空没有天庭和西方的背景,虽然有个“须菩提祖师”的师生关系,但几乎等于不存在。

大圣归来游戏结尾,大圣归来游戏完整版(10)

图源:张纪中版《西游记》

从受罚原因上看,金蝉子是听校长讲座开小差,猪八戒是搞上级明令禁止的办公室恋情,沙僧和小白龙是损坏天庭财产,也只有孙悟空做出了最大胆的壮举“大闹天宫”,是从南天门打到灵霄宝殿,将漫天神佛视若无物的叛逆者。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孙悟空才成为中国神话历史上,最能代表叛逆精神的艺术形象。

这也正是《西游记》原著的魅力所在。比起包括唐僧在内的其余四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无疑最为鲜明。

无论是“大圣”的不可一世,还是“行者”阶段似乎只能用紧箍咒才能压制的野性,都是孙悟空铜皮铁骨下最为丰满的血肉。就连创作者本人,仿佛都没想过,在“取得真经”的阶段性目标达成后,如何刻画成佛后的“斗战胜佛”,并因此略去笔墨。

似乎聊起孙悟空时,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齐天大圣”。

大圣归来游戏结尾,大圣归来游戏完整版(11)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齐天大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

《西游记》取的是经,寻的其实是心。

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孙悟空逐渐更新的认识,都是一场寻心之旅。

基于原著再加上成书时间等条件考虑,对《西游记》原著产生最大影响的学说,无疑是王阳明的心学。

最为直白的例证是孙悟空学仙术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杜撰地名是两个简单的字谜,“灵台方寸山”是“寻”,而“斜月三星洞”是“心”。孙悟空最初学仙术,往后又去取西经,其实都暗指“明心见性”的过程。

大圣归来游戏结尾,大圣归来游戏完整版(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