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晚年居住在哪里,贝聿铭逝世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10:51:40

贝聿铭文献展观众观展

眼下正在苏州美术馆举办的贝聿铭文献展上,展示了2004年贝聿铭就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写给吴良镛院士的信件。贝聿铭在信中写道:“苏州古城人文历史悠久,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与周边之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2500年的文明结合?这些都是我考虑得最多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有现实意义。”贝聿铭还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我希望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能走一条真正的‘中、苏、新’之路,三者缺一不可。”

贝聿铭晚年居住在哪里,贝聿铭逝世原因(25)

苏州博物馆新馆 网络资料图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倾注了贝聿铭极大的心血,他的设计处处着意体现苏州的特色,中而新、苏而新成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贝老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爱苏博新馆。

如今,苏州博物馆已经成为苏州一座标志性建筑,置于院落之间,融传统园林风景于其中,和紧邻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拙政园浑然一体。苏州的文化名片,苏州博物馆新馆当之无愧。2006年10月6日,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上,贝老亲自推开新馆大门,他动情地说,贝家在苏州有600年历史,我的根在苏州,今天是为最疼爱的“小女儿”送嫁。

“贝氏”理念传承——

让时间、文化、地点来决定设计

贝聿铭曾说:“我坚信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设计的要素。”当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曾高度评价:“贝聿铭给予了我们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作品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他始终关注他的建筑周边的环境。他拒绝将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建筑难题之中。他的作品涵盖政府、文化和低收入住宅。他对于材料的娴熟运用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通过他的敏锐和耐心,他将不同兴趣和领域的人们吸引在一起去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贝建中深刻领会了父亲设计理念的精髓,并将其传承、发扬。这在他领衔设计的南京六朝博物馆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贝聿铭晚年居住在哪里,贝聿铭逝世原因(26)

南京六朝博物馆 网络资料图

六朝博物馆整体建筑由两个L形的几何体扣合而成。走进这座博物馆的一楼,人们发现,挑高16米的“阳光大厅”内,米黄色墙体大厅的顶部,玻璃采光顶将阳光直接引入进来,光线成为设计之魂。更令人惊艳的是,地面上镶嵌的78个玻璃窗,被设计和建设团队戏称为“满天星”。 观众置身其中,可透过这些透明玻璃窗从正上方俯瞰城墙遗址,从而将一层与负一层两个不同空间巧妙衔接起来。

脚下的负一层遗址厅中,一段长20米、宽10米的夯土城墙是整座博物馆的“根基”,这是六朝建康城东城墙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遗址外围的观赏平台,可以方便观众登高远眺城墙遗址风貌。

贝聿铭晚年居住在哪里,贝聿铭逝世原因(27)

南京六朝博物馆 网络资料图

贝氏作品常见的月亮门在六朝博物馆中成了别有韵味的圆月窗。正如父亲贝聿铭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空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步移景异。

在设计六朝博物馆的过程中,贝建中多次来南京实地考察,寻找灵感。“这个项目实际上很困难。因为这是个引入民资的公众项目,这在中国很新,而且那是博物馆和酒店的结合,我们得让它看起来是一栋楼。我去了南京很多很多次,南京在中国是个很重要的城市,我很高兴这次设计让我更好地了解南京。”

目前,贝氏建筑事务所的业务遍及美国、法国、香港、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有一个就位于水乡周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周庄又将见到一个融苏州园林智慧于其中的贝氏经典之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华报业网 姑苏晚报 编辑/钱薇)

上一页34567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