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后续最后镜头,珍珠港最后是什么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11:38:14

二式大艇:日本海军最新远程攻击神器

日本川西公司研制的二式大艇,被西方学者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水上作战飞机”。该机作为日本少有投入量产的四发大型军用飞机,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67架(包括36架运输型“晴空”)。

H8K“二式飞行艇”,最大起飞重量32.5吨,采用四台1850马力的“火星”22型气冷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达465公里/小时,已经匹敌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二式大艇的最大航程更是达到了7000公里,比B-24“解放者”轰炸机还要远。

珍珠港后续最后镜头,珍珠港最后是什么结局(5)

二式大艇的武器配备包括5门20毫米机炮和5门7.7毫米机枪,可携带两枚800千克的鱼雷或1000千克炸弹。二式大艇载弹量虽然不如四发轰炸机,但作为远程海上巡逻机还是够用的,而且该机自卫火力和生存力很强,与日本多数轰炸机的脆弱性截然不同。战争期间,二式大艇甚至在空中对抗中击落B-25和B-17轰炸机。

不过,二式大艇仅凭借7000公里的续航力来攻击夏威夷还是有所不足的。日军飞机的出发基地位于马绍尔群岛的沃特杰环礁,与夏威夷的瓦胡岛的直线距离约4000公里,往返航程超过了二式大艇的续航力。因此,日本海军选择了夏威夷群岛的法国护卫舰浅滩,作为中继补给基地。

珍珠港后续最后镜头,珍珠港最后是什么结局(6)

法国护卫舰浅滩(1945年)

日本在夏威夷的“秘密补给点”

法国护卫舰浅滩,又称“弗伦奇弗里盖特礁”,位于夏威夷群岛中部,在檀香山西北900公里。该地虽属于美国管辖范围内,但是位置偏僻,无人居住,因此被日本海军用作秘密补给锚地,暗中部署了潜艇,为参加偷袭行动的水上飞机进行加油。

“K作战”攻击珍珠港的作战方案,由日本海军南洋部队下面的第24航空战队(司令官后藤英次少将)和先遣部队(第六舰队司令官清水清美少将)共同制作。最初计划出动5-6架二式大艇实施偷袭,但是二式大艇刚刚服役,产量和训练都跟不上,最后只有两架能够使用。另外,日军还出动了3艘潜艇(伊15、伊19、伊26)专门改造了燃料补给储筒,用于中继补给。

珍珠港后续最后镜头,珍珠港最后是什么结局(7)

K作战飞行路线

参战的两架二式大艇分别由桥爪寿夫大尉和笹生庄助少尉指挥,在2月12日从横须贺出发,途径塞班、特鲁克,在14日抵达了马绍尔群岛的雅鲁特岛。由于2月24日威克岛遭到美军舰载机空袭,参加行动的潜艇临时执行索迪敌行动,导致“K作战”延期了2天。

1942年3月4日凌晨0点25分(东京时间),两架二式大艇从沃特杰环礁离水起飞,各自搭载了4枚250毫米炸弹。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两架飞机于13时顺利抵达夏威夷的法国护卫舰浅滩,在13点50分在水上降落,由潜艇伊-15和伊-19对飞机进行燃料补给,并于16点(东京时间)再次起飞,前往瓦胡岛。

珍珠港后续最后镜头,珍珠港最后是什么结局(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