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豪爽,对人的称呼也可谓千变万化:哥二、妹儿、弟娃……现在,美女、帅哥、亲……也被广泛运用。但是,用得最广泛的还是“老师”这个称呼。上至年过古稀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小年轻,都可以被叫做“老师”。还有崽儿、老汉儿、嬢嬢……也很具有地方特色。这些称呼都是怎么来的?其中可是大有讲究!
老师
重庆人称呼人最多是用的是“老师”这个词,不论男女都这么称呼,外地人初一听,以为这真是一名老师,其实他可能是个“棒棒”。为何重庆人这么喜欢叫人“老师”?“老师”这个比“喂”礼貌、比“同志”好听、比“师傅”文雅、比“先生”和“女士”随和的称呼,懒得讲究的重庆人认为这样喊似乎没什么不妥,反正也没太多心思去考虑受众真实身份与教师是否有落差,于是乎大家就都这么叫开了。
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地方的社交用语习惯跟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从大背景看,文革结束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同志”等称呼无法跟上时代,全国所有地方都面临着如何选择合适称呼用于社会交往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城市的小背景。重庆一直以来是一座工业城市,承担着辐射西南地区广大农村腹地、山地区域的职能。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再加上城市大体量、大辐射带来的大量的进城人员,造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重庆市民中有很多的人从事着教育、文化、艺术等以外的工作。这些可爱的劳动人民走在大街上要问个路、要借个火的时候,都认为好像对方比较渊博高深,“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一种很适合的称谓,“老师”的兴起应该跟这种市民结构和群体心态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谦卑级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