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月月均普氏指数已经涨到170美金,按照美金1:6.4的人民币兑换汇率,等于62%品位的铁矿粉已经涨到1088元/吨,而从铁矿石2105期货(也就是2021年5月),从2020年11月的713元涨到目前的1051元,涨幅达47.41%,一片看涨,按道理说,这时候钢厂从控制成本角度看,应该大规模采购非主流铁料,降低成本。
但是从非主流料市场看,非主流料与同品位的澳矿比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印度粉与同品位的罗布河澳矿比较,差价将近150元,非主流料涨幅不大。这主要是原来使用非主流料的主力-民营钢铁厂一直再使用扩大不足,而占市场的主流的国有钢铁公司,采购意愿不是很强烈。没有过大的需求,很难反弹。
但是为什么国有企业采购非主流料,降本的意愿不强?
一、 国有钢铁厂工序齐全,自带降本属性-没干劲
钢铁行业的圈外人,都说民企拼,拼命降本,但是他们有苦自知,他们绞尽脑汁的成果都是受制于先天不足,缺乏完整的工序。那就是缺乏焦化。就拿现在的市场来说吧,准一级冶金焦多少钱了?将近3000元每吨,不含税大概在2600元,便宜点的2400元。知道工序完整的钢铁厂,自产冶金焦成本多少,带带库存,自产冶金焦成本大概1500-1600元,没有焦化工序的钢铁厂不管如何努力,就在吨铁燃料成本上至少要高300-400元。而国企一般情况下,都是工序配备齐全,有焦化厂,有发电消耗焦化产生的焦气,联合化企业生产的优势明显,自带降本属性。原材料上涨,工序不全的民企成本远高于工序齐全的国企,还有啥威胁,还是啥干劲。
二、钢铁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利润有保障-没压力
螺纹钢2105期货(也就是2021年5月)从2020年11月的2544元涨到目前4430元,涨幅25%。从目前需求看,国内的内循环经济发展,归纳下总共三个方面:基建、汽车、家电。哪一项都离不开钢铁,上游涨价,那么就转移到下游,不愁没销路。利润空间当然有保障。以目前铁成本计,不完整工序的钢铁企业铁成本不含税应该在2800-2900元左右,完整工序的钢铁企业铁成本应该在2500-2600元左右,而在这传统的淡季,炼钢铁的不含税价一般在3100-3200元,也就是说拥有完整工序的国企,铁产品这块的毛利就有600元每吨,即使扣除财务三项费用,也有200-300元/吨的纯利,现在这类钢铁企业最小规模的年产都在300万吨,有啥压力。记住职工的工资都在成本里面的,不赚钱工资都还能发。
三、 保稳定,确保持续性安全生产-没风险
现在国企的经营管理思路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是国企经营民营化,要生存就要利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压缩各类加工成本,定不能完成的指标,下不可完成的任务,虽然管理粗糙,但目标明确,利润最大化就是硬杠杆,管理层接收的教育也就是民企的那一套,发挥最大潜力,挖掘最大利润。没有接收这些理念的国企,在那个时代,过得都不太好。这几年来,说实话,国企的管理越来越没朝气,求稳压倒一切,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市场环境太好,可以说只要生产就能赚钱,土话说孬子都能干。而且现在推行的KPI指标管理模式,不看你的努力,就看结果。那么很简单,KPI制定的也是人,大家都留点余量,都好完成,上面也睁只眼闭着眼,不然底下完不成他自己不也完不成。因此在宽松的指标下,少赚钱也能完成考核指标,并且业绩表光辉灿烂,仕途一片光明。如果埋头苦干,多挣钱,明年怎么干,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而且如果安全出事故就会一票否决,这风险为啥要担。搞过高炉冶炼的,都深有体会,烧结配加非主流料很简单,就是质量下降,元素放开。但是到了高炉,还要追求高产低耗,那么就需要承担一定的生产及安全风险,因为高压操作是保证指标的重要手段。方大特钢当年发生的炉顶膨胀节爆裂事故,就是炉凉触发的,而引起炉凉的原因也很简单追求高指标,方大作为行业著名企业,它有个缺陷,没焦化,都是外购,要控制成本提高非主流料用量,如果保安全最简单的就是低强度冶炼,但是这样一来,成本就高,利润少,所以只能选择高风险的操作思维。但是国企不一样,只要完成下达目标,稳定压倒一切,安全生产最重要,国企高管们可不愿担任何风险。
那么什么时候,非主流料成为市场的主流?
很简单,终端市场没利润,不变革都活不下去了。
当然,不是说现在国企不用非主流料,也用,但是用的比较少,是在自身内控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微微调整。而且矿石市场的上涨,也带动国内的矿石开采热情,部分国内的精铁粉也进入市场,代替了部分巴西和澳矿。但长远看,如果不受两头挤压,非主流料还是很难成为主流配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