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古人不仅追求硬度,更追求高度,人们常说的“高枕无忧”便是由此得来的。在传统的礼教中,人们觉得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而睡觉亦是如此,有高度的枕头能够避免人们来回翻身,是更为得体的举止。虽然起初会觉得不方便,但是习惯之后就难以更改。
但是身为普通的百姓,自然没有钱财来置买又高又硬的枕头,于是人们就会采用书籍来补足,渐渐这样的做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第二物:铜钱,吉祥寓意。
在枕头下压钱,这是流传至今的习俗,现在人们在欢度春节时,家中的长辈就会将这压岁钱放于孩子的枕边,图一个好彩头。在千年前的华夏,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之后为了统一货币,便按照“天圆地方”之说铸成了铜钱,此后这小小的钱币由于便利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
在封建社会之中,寻常百姓以农耕为主,一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了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这家中大多是没有什么大钱的,就算是一枚不起眼的铜钱也是十分珍贵的,于是人们便将其放于贴身的枕边,希望家中能够财源广进,这是百姓们对于富足生活的一份期盼。
第三物:葫芦,象征仕途
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地分布于华夏地区,但是由于其圆润的外形,人们便通过特殊的工艺将其木质化,以存留在家中当做摆件。说起这葫芦,百姓们皆认为其具有吉祥的象征,因为在某些地方的方言读来,这葫芦同“福禄”,这两个字代表着幸福与仕途。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所著的《管子》一书中曾写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而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士”,意味着读书考取功名,谋得仕途之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无数寒门学子苦读十余载,都是为了能够皇榜高中。例如这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国藩,经历了七次科考才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