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十四岁时,哥哥雅科夫已经成长为了出入军营的男子汉了,这令他颇为神往,他成日梦想着自己也能身着军装,驾驶着战机在蓝天翱翔。然而,少年的如梦幻影因母亲阿里卢耶娃的死亡而染上了一层沉重的阴霾。
母亲去世后,他们一家都搬入了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再也不像从前那般自由,他时时刻刻收到侍从人员的照顾和警卫人员的保护。自此,他性情大变,不再每日拥抱妹妹,辞退了母亲在世时聘请的老教师,他的好友称其:“阴晴不定,喜怒无常。”
他成为了学校里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少年”:学习从不用功,常常喝的醉醺醺来上课,若是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就会粗暴地顶撞老师。在升学之际,如果不是想要报考飞行员学院,瓦西里可能不会踏入教室一步。
1938年,瓦西里进入了米亚斯尼科夫红旗军事航空学校学习,1940年毕业之后,瓦西里被任命为第24歼击航空兵师第16歼航团的飞行员,不久之后又进入了空军学院指挥系学习。
此后的日子里,这个幼时焦躁不安的孩子似乎走上了一个职业革命家之子应有的人生道路:1941年9月至1943年1月,瓦西里担任工农红军空军检察主任,1943年1月后,他又出任了第32近卫歼航团团长。
1945年,当异母哥哥雅科夫死在扎克先哈乌津集中营之时,瓦西里正担任涅日斯克苏沃罗夫红旗勋章第286歼航师师长。令他尤为不快的是,自从哥哥被德国人俘虏至死后,他在飞行战斗中就受到了保护——也是一种限制。
事实证明,常年的军旅生活并没有洗磨瓦西里神经中不安的暴躁因子。
在1945年1月,第一近卫明斯克歼航军军长在一份关于瓦西里的战斗鉴定上签了字:“瓦西里·斯大林统治自1944年5月担任师长职务……他战术意识强,有着良好的组织才干和*素养,要求部下严格,能够胜任团和师的战斗工作。”
“除上述优点外,瓦西里·斯大林有一些严重缺点,他性格极为暴躁,曾多次动手打部下;在干部挑选中功课未做足,频繁更换司令部人员;私生活混乱,同所任的师长职务不相称;有些轻举妄动,自制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