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女儿小时候照片,歌手信与女儿合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22:58:12

左太北

早期,二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年只能在探亲假时见一次,平时全靠书信往来。

直到左太北32岁时,他们才终于结束了相隔两地的苦恋,组成了自己的家庭。

然而两年后,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因病去世。

在临终前,他给孩子们留下最后的教诲:

“年轻人不要想着追名逐利,整些投机取巧的事儿,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自己有本事才能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就这样,左太北将彭爸爸的谆谆教导牢记在心。

她也如此践行着,时刻不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等到左太北有了自己的儿女,她才更加明白当初父母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彭德怀对她的良苦用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她将永远怀念感恩父母与彭德怀夫妇。

改革开放后,左太北夫妻调回北京工作。

信的女儿小时候照片,歌手信与女儿合照(13)

浦安修

但单位一时不能给他们分房,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就将自己的一套房子让给他们居住。

左太北小两口当时经济确实拮据,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简陋极了。

浦安修看不过去,又给他们添置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但是按理说,夫妻二人当时都在军工企业工作,又是烈士子女,生活怎会如此清贫呢?

这是因为,他们为改善太行山的贫困,一直在努力接济根椐地的人民群众。

这件事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工资。

自然,两人也就没有积蓄。

可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过得快乐而充实,因为有信仰支撑着他们。

左太北常说:

“当年八路军挺进太行山敌后战场时只有几万人,两年时间就发展到几十万人。老区人民用生命支持了我们,我们永远不该忘记他们。”

而这也是继承她父亲的奉献精神,走父亲走过的路。

父亲左权是佃农家庭出身。

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很能吃苦。

长征过草地的时候,他白天就挨饿吃草根,行军作战。

到晚上,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他还要熬夜处理繁重的工作。

信的女儿小时候照片,歌手信与女儿合照(14)

左权

有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看地图,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烟灰就把地图烧个洞。

一晚上,左权不知道被电话铃声催醒好多次,时常连梦话都在说着战斗的安排。

而左权所带领的八路军更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处处为人民着想的优秀队伍。

在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他们在太行山的时候,一边抗日,同时还不忘给人民谋福利。

父亲与彭爸爸连续两年组织了几千名干部,在那儿开荒了几千亩地,八路军的美名到现在都被百姓传颂。

左权与彭德怀老一辈的革命家用其的行动告诉我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不断奋斗。

作为后人,左太北深知自己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品质。

退休后,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和整理有关左权的资料中。

信的女儿小时候照片,歌手信与女儿合照(15)

左太北

她从父亲战友的回忆,从父亲写的家书和文章,从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的百姓口中,去复原其那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2012年,左太北将左权与家人分别至牺牲的21个月中所写的家书整理汇编成书。

对于她的两个爸爸,她曾饱含热泪地说:

“我有两个非常好的爸爸,都是非常伟大的人。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牺牲,彭德怀非常伟大,钢筋铁骨。我都跟他们生活过,都是我的亲人,他们是我一生的骄傲,我将永远怀念他们!”

结语

回顾左太北的一生,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两岁便与父亲天人永别,一句来不及学会的“爸爸”成为她一辈子的遗憾。

她的爸爸永远留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她却幸运地存活下来,一路得到那么多的关爱。

上天夺走她生父之爱,却给了其养父之恩。

她是真正的革命英烈的后代,两个爸爸以身作则,引领着她继续在革命道路上冲锋前进。

左太北从未借助父亲英名的光环照耀自己,而是努力活成可以照亮别人的人。

如今,先人皆往矣,但这种传承的精神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泯灭,他们的铮铮铁骨与民族气节永远是中国人民珍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滕叙兖著.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M]. 2006

黎伟盛.我有两个好爸爸——访左权之女左太北[J].广西党史,2006.10

李霄凌.左太北的成长故事[J].湘潮,2012.05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管理处编.怀念左权同志[M]. 2005

郑杰川.崔乐.“慈亲勇决身殉国,爱女情专志建邦”——追忆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之女左太北同志[J].祖国,2019.06

,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