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已用面花点缀好的青海传统蒸笼月饼。 马铭言 摄
刘世功则是掌握火候的“老手”。“我今年73岁,自记事起,家里每逢八月十五做月饼时,就是男的负责烧火,说起来我也烧了60多年的火了,青海传统蒸笼月饼需要的是大火,听上一辈人说,火烧得越旺,日子越红火。”
青海人制作传统蒸笼月饼时,传承下来的不止有各种技艺,还有各种家当,比如一个油壶、一个擀面杖,再或者是蒸月饼的木制大蒸笼。“我家这个笼屉是纯木制的,没有用一颗钉子,连接各个地方的是麻绳,年纪跟我差不多,修了好几次,没舍得扔,总觉得只有这个大蒸笼蒸出来的月饼才好吃。”刘世功拍了拍正在冒着热气的蒸笼,让其更加严丝合缝。
图为刘世功正在添柴烧火。 马铭言 摄
南宋《武林旧事》中提及,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月饼就保留着这一古老工艺。青海传统蒸笼月饼,分大月饼和小月饼两种,均用木制大蒸笼做。大月饼一扇蒸笼只蒸1个,小月饼根据蒸笼大小,一扇蒸笼可蒸4至8个。
图为何秀兰(后)和女儿摆放刚出锅的青海传统蒸笼月饼。 马铭言 摄
两个半小时后,热气腾腾的青海传统蒸笼月饼出笼了。何秀兰和女儿忙着撤笼屉,刘世功则将火慢慢弄小。“等到了中秋那天,我的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到时候炒上两桌子菜,跟过年似的。”何秀兰感慨,往年没有疫情的时候还会邀请亲戚朋友,但是今年比往年多蒸了好多月饼,可以给他们送过去。
图为何秀兰(后)与老伴刘世功(前)端出蒸好的青海传统蒸笼月饼。 马铭言 摄
青海传统蒸笼月饼除了它的好味道以外,也蕴含着当地深厚的中秋文化。大家通过制作月饼,延续着这种属于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因为只有品尝到传统的月饼,一家人才算真的团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