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故事不复杂,讲述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女儿Chloe从出生以来就被疾病吞噬。哮喘,双腿麻痹,皮肤病,心脏病,终生与轮椅为伴,稍用气力推动轮椅就要靠药物缓解呼吸困难,她基本无法独立走出家门外,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影片第一幕就详细介绍了众多疾病学名,几乎是用“恐吓”的方式呈现出Chloe命悬一线、如履薄冰的生活。而母亲奉献一切的细致照顾无疑凸显了母亲的伟大,一开始把母亲的形象塑造得极为正面。女儿的积极,母亲的温和,给家庭的不幸打上了一抹柔光。
但这些都是导演“心机深厚”的铺垫而已。前面有多温暖,后面就有多阴冷。
当女儿Chloe从一粒药,产生疑虑,动摇亲情,最后找出真相,让母亲露出原形,伟大的母亲形象瞬间垮塌,亲情关系变为极端控制,所有的付出都是满足自我占有欲的“幌子”,就像那句“我是为了你好”的“自以为是”和“过度关爱”。
《逃跑》的内核就是让未成年人逃出“过度的母爱”。影片中的疾病和药丸就是过度母爱的表征和结果。
女儿全身是病,但并非先天造成,而是后天遭遇,是母亲通过各种药物的“投喂“逐渐积累而成。还未完全成长的女儿自从落下了病根,失去了独自生活,外出交际的能力。只能接受等同于控制的“囚禁式养育”。
当女儿发现母亲为了“投喂”和控制,而装满了整个杂物间的药瓶时,那份震撼自然不言而喻。由此,疾病和药物完成了双重隐喻。过度母爱等于慢性疾病,最后就是“培育”出废物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