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梁思顺(娴儿):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外交官夫人。
1898年,梁启超流亡日本,躲到东京的一个院落小住。
隔年十月,李夫人抱着大女儿梁思顺来到日本与他团聚。
从这起,梁启超才比较多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他的长子、次子、三子、次女,这几个孩子都成长于日本。
这群孩子在家里被称作“双涛园群童”
梁启超、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
梁启超非常重视教育,对这位大女儿的期望很高,为她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为女儿请来家教,专门教她“数理化”,还在家中建了一座实验室。
他常常给女儿讲书、批改作文,一个月就有二十余次,有时甚至到了彻夜。
梁思顺十七岁生日,梁启超特意为她作了一首长诗。
诗前,他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的娴儿,如今已经年满十七岁了,希望我作一首诗祝贺她的生日。
作文我很内行,作诗却是我的短处,偶然吟诵一下,人们总是笑我。
但女儿的要求又不好拒绝,只能勉力为之。”
字字句句,不难看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无限宠爱。
在梁启超的培养下,女儿从小就是父亲的得力小秘书。
她常常为父亲阅报、读书、收集资料、做翻译。
成年之后,她的四个弟妹先后到美国和加拿大读书,梁思顺作为大姐,便成为了他们在海外的“家长”。
在此期间,梁启超与大女儿的每封书信,几乎都涉及到几个子女的生活和学习。
每一封信,都是他发自肺腑、自然纯真的父爱。
他的这种爱,不仅惠及他的子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
在梁启超的主持下,大女儿与外交官周希哲结为夫妻。
周希哲,幼年家境贫寒,后在商船上做事,曾得到康有为的提携和帮助,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国际法学博士学位。
北洋政府时期,他长期担任驻菲律宾、缅甸、加拿大的领事和总领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
对于女儿的婚姻,他一直洋洋自得,他在写给思顺的信中还说:
“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
梁思顺结婚后,多年生活在海外,父女之间便只能通过书信往复。
梁思顺和她的孩子们
梁启超一生写给孩子们的信非常多,这些书信总数或有百余万字,其中写给大女儿的书信最多。
以下是其中一封:
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其实也不算特别,我近来爱弟妹们也并不下于爱你)。
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
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送妈妈寿终正寝。
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地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
这样的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男孩还得力十倍。
你自己所尽的道德责任,也可以令你精神上常常得无限愉快了,所以我劝你不必思家着急,趁这在外的机会,把桂儿、瞻儿(梁思顺的孩子)的学业打个深厚的基础。
长子梁思成:曾任研究院院士,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成是梁家最有“名气”的孩子。
他和民国女神林徽因、民国才子徐志摩之间的三角恋,那可是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