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通过肌肉运动来调动全身的细胞的活跃,让细胞们在低温环境下依旧保持“清醒”。
不过,运动产生的热量毕竟有限,当温度持续下降的时候,运动的作用也变得很小。
身体的某些部位开始慢慢失去知觉,心跳频率也逐渐降低。
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慢慢“变热”。
并不是自己的身体真的产生了热量,而是人类温度调节中枢紊乱,导致传递到大脑的信号错误。
这个时候大脑运转也变得不再灵活,接收的信号随便反馈给身体部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错觉。
出现了错觉,也就意味着人类离鬼门关不远了,同样是身体器官停止运作之后,人类的生命体征也逐渐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出现低温的状态,并不一定要身处低温环境才会出现。
比如当人们在春秋季节淋了雨水,没有及时换上干燥的衣服,身体的雨水蒸发就会带走身体大多数的热量,然后出现失温症。
失温症
在新闻报道当中,甚至有的人在夏季的时候,也会出现低温症,其原因就是没能及时处理身上的水分。
所以淋雨一时爽,雨后“火葬场”的调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究竟热死好受些还是冻死好受些
综合对比来看,无论是冻死还是热死,都是相当痛苦的过程,但非要从当中选一个的话,相信冻死的过程相对来说会好受一些。
毕竟在冻死的过程当中不用承受水分流失的痛苦,要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的痛苦可能凌驾于寒冷之上。
而且在冻僵失去知觉之后,也没有那么多痛苦。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如今冻死的案例已经少之又少,但是在古代,贫困百姓冻死已经是屡见不鲜。
很多平民因为没有能力购买保暖工具,在冬天的寒夜,往往是“一觉长眠”,没有太多痛苦的过程。
热死则不同,人类会在睡梦当中挣扎着醒来,经受“地狱烈火”一般的煎熬。
从这方面来看,再次证明了冻死相比较之下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