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秦国官位编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22:10:27

三、魏晋南北朝(220年—580年)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在三百多年的混战分裂局面中,官职变得纷繁复杂,为了适应战争,很多官职临时启用又被消除,不同王朝的官职也大不相同,但是其主流体系还是和秦汉相通的,即是由三公九卿发展出来的,同时也是向三省六部制过渡的一个时期。

在中央,曹丕称帝后,把尚书台移至外朝成为执行机构,由尚书令主持日常政务。不仅如此,北魏又成立中书省,设立中书监、中书令掌管机密。侍中在汉朝是内官,常在皇帝左右,这样其地位就越来越尊贵。从这里可以看到中书省、尚书台、侍中的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省制的雏形。

在这一时期的地方,基本都是实行的州、郡、县三级制度,由于分割混乱,州郡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细数量大增。而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刺史,其实这时候的州就是秦时期郡的概念了,只是多加了一级而已,郡就相当于于如今市长级别的官职了。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熔炉,官僚体制也主要继承了魏时期的体制,比如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两大(大司马、大将军)、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中书省(中书监、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尚书令、左右仆射)等。这些部门的形成适应了特殊时期、战乱时期的需求,而后期中书省、门下省、尚书构建和尚书省的出现,是对三公九卿权利的进一步细化和分工,为下一个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

秦国大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秦国官位编制(5)

四、隋唐(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又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构基础,并延续到了清末,影响了一千多年。那么三省六部制具体又是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官职和部门呢?

首先我们看下何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即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就是东汉的尚书台)的简称,六部是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个部门,而每个部门下又各辖四个司,所以共有二十四司。

中书省:主要是用来掌管政府机要、发布政令的中央机构,是全国的政务处理中枢,其长官就是两位中书令,唐代后期为正二品,宰相级别,再往下设有中书侍郎两个(正三品),而剩下的称为中书舍人、起居舍人,中书省的官职是唐朝文人学士最为向往的职位,代表了文人参政的最高成就和地位。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在舍人中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可以看出中书省在唐代是最靠近皇帝权利核心、最有文化水平的部门,不仅负责诏书起草,还要建言献策发布政令参与决策。

门下省:门下省一开始作为皇帝侍从部门主要是负责皇帝的起居,但在中后期开始负责审核政令和谏言,有驳斥政令的职权,其下设有侍中两人(正三品,后期又称为门下侍郎),再往下设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配置。

尚书省,尚书省是中央最高权力执行机构(中间改过名字如东台、中台、都台等),其下由六部组成,尚书省下设尚书令一人(正二品),尚书令统领百官,相当于秦汉的宰相,中央的各种决策和政令基本上都是通过尚书省传导到全国各地,可以说这里产生了很大一批技术官僚和执行政令的官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六部,尚书省下六部是平等的,其长官分别是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在唐朝,六部每部下有四司,比如吏部就有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再往下面就是吏部郎中、司封郎中、司勋郎中、考功郎中等数人和下属官员,层层叠进。

唐朝中后期,翰林学士开始逐渐侵蚀宰相的权利,随着各种各样才能的人进入翰林学院,中书省和门下省已经形同虚设,他们的决策权利局部被翰林替代。

秦国大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秦国官位编制(6)

唐朝的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副官为御史中丞,这延续了秦汉的配置,其中御史的任免由吏部统一管理,御史台下设有台院、殿院、察院。

(1)台院有御史六人,不仅要参与弹劾官员,还要和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职在朝来受理案件,号称“小三司”,如此同时侍御史还要分管御史台日常杂务,地位尤重。

(2)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负责殿廷供奉等仪式,监察朝廷礼仪和行为,而这个部门却需要九个人打理,可见封建王朝对礼法的重视。

(3)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和六部官员,唐代以“道”为监察区域,太宗时全国划分为十个道,唐玄宗时增置为十五个道,每道就要派监察御史一人,也就是后来的按察使、观察使、巡按使等。

在地方,安史之乱之前是州(府)、县二级制,后期是道、州、县三级制,州的长官就是刺史,刺史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辅佐的闲散官员,县的长官就是县令了,再下面就是当地辅佐的县丞,有分工不同的县尉,掌管文书财务的主簿等。而在唐代,长安、洛阳的直辖地区设有府,长官为牧(多为皇亲国戚),而实际上执行政务的是其下属尹,也就是我们通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府尹。

在军事上,唐朝设置有都督府,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总部,大一些的都督府都是皇亲国戚掌控,而一般的都督都是由刺史兼领。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的不断壮大,都督府已经名存实亡。

总之隋唐已经将封建集权统治推向一个高潮,三省六部制是其核心所在,相比于三公九卿,政令决策更加偏于集体议事,各司官僚界限越来越明显,技术官僚的分工也越来越合理,监察体制也较完善,在当时来说这是一大进步。

秦国大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秦国官位编制(7)

五、宋元(960年-1368年)

宋元时期,其主要还是延续了唐朝的基本官僚机构,当然宋元时期的管理体制还是有十分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文官基本上处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北宋主要是以中书令为宰相,副职称为参知政事,后期参知政事的地位越来越高。北宋初期,开始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政务,这严重分散了宰相的权利,但施行不久,神宗时期又恢复了唐朝的三省制。在徽宗时期,任命蔡京为宰相,他自称为“太师”,总领三省之事,一时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在唐朝不敢想象。

在南宋高宗时期,又正式任命左仆射和右仆射兼中书令为宰相,同时将中书门下侍郎和门下侍郎提拔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来牵制宰相的权利,孝宗时期更是去除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虚职,将门下省并入中书省,采取宰相统领六部的做法。但无论如何,这些改变都是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的变动,基本面并没有变。

秦国大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秦国官位编制(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