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果实种植技术,山核桃种植技术和管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22:42:28

薄壳山核桃“1 1”大规格容器嫁接苗培育技术

基金项目:安徽省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项目“薄壳山核桃‘1 1’大规格容器嫁接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编号:AHLYCX- 2021- 13)。

杨旭涛等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还是优良材用和园林绿化树种,已被世界 30 余个国家成功引种,在我国浙江、云南、安徽、江苏等 13 个省(市)均有引种栽培,最早引种亦有百年历史 。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2 1”嫁接裸根苗栽植,缓苗期长、成活率低,严重影响栽植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为提高薄壳山核桃栽植成活率过低,笔者探索使用低温冷藏、高温催芽、小容器孵化、大容器轻基质培育、两次断根、两次移苗、两次嫁接等技术,培育薄壳山核桃“1 1”容器嫁接苗,以促进薄壳山核桃快速发展。

1 采种及处理

1.1 种子采集

皖东地区 9 月下旬~10 月下旬,当薄壳山核桃果实由绿转为黄绿或黄褐色,且有 1/3~2/3 的种子在树上开裂时,为最佳采收期。如采收过早,薄壳山核桃种子外面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种子发芽率受影响;过晚,易落果,增加人工捡拾成本。

1.2 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晾干,不可曝晒。种子摊放厚度不超过 2 层果。去除外果皮和破碎的种子,并根据种子重量进行分级,以便种子出苗后管理。种子一般按 7 g 以上、5~7 g、5 g 以下进行分级。种子储藏前先用 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菌 30 min,然后用洁净冷水浸种 12~15 d,每隔1~2 d 换水 1 次,最后将种子阴干至表面不见水印。

2 低温冷藏

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放在 0.5~5.0 ℃的冷库中冷藏。地面用洁净湿河沙铺成 10~15 cm 厚的沙床,然后铺一层种子,铺一层 7~10 cm 厚的河沙,按照一层种子一层河沙铺设 3~4 层后覆盖一层 10 cm 厚的河沙,铺设总厚度不超过 60 cm。河沙湿度以手握紧有水印渗出但不滴水、松开落地即散为宜,以后定期检查,干燥时适量洒水,保持河沙不干即可,切忌过湿造成种子霉烂。

3 高温催芽

3.1 沙床设置

1 月中旬前后开始进行高温催芽。地面用洁净湿河沙铺成 5~10 cm 厚的沙床,每隔 15~20 cm 铺设一道额定功率为 600~1 000 w 的农用地热线。铺设地热线时,应安装漏电自动保护装置。地热线上覆盖一层草帘和纤维布。将储藏的种子与湿沙混合均匀后铺在地热线上,厚度以 10~12cm 为宜。用 5~8 cm 细砂均匀覆盖种子层,最后覆盖一层纤维布保湿。在沙床上搭设高度为 50~60 cm 的小拱棚密封保温保湿。

3.2 催芽期管理

第 1 天将自动控温仪设定为 28 ℃,从第 2 天开始将自动控温仪设定为 30 ℃,直至芽苗分拣结束。小拱棚内的湿度全程控制在 75%为宜,湿度不足的及时喷雾,湿度过大的及时打开小拱棚两端通风。每两天观察 1 次种子发芽变化情况。发现部分种子种壳开裂露出白色胚根时及时拣出进行播种,未破口的种子埋回沙中继续催芽。

4 小容器苗孵化

4.1 苗床设置

布置宽度 1.2 m~1.5 m、长度 30 m~50 m 的小容器苗床。基质配比为草炭土∶珍珠岩∶发酵稻壳∶草木灰∶黄心土,配比为 40∶30∶10∶10∶10;将直径 5.5~6.0cm、高度 10 cm 的无底无纺布小容器成排摆放在托盘中备用。苗床上方悬挂微喷灌装置。有条件的可设置成高床,底部镂空,以便空气流通进行限根。

4.2 芽苗移栽

从沙床中挑选出种壳开裂露出白色胚根的种子,掐掉 1/3~1/4 的胚根尖,将种子胚根向下点播在无纺布小容器表面,其上覆盖 5 cm 左右厚度的基质,以种子不露出为宜。芽苗移栽后及时浇 1 次透水。

4.3 小容器苗管理

加强幼苗管理,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及时揭棚通风。每隔 15 d 左右喷 1 次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菌剂,防止苗木猝倒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可向叶面喷施浓度为 200~300 mg/L 的多效唑溶液,或用500~600 mg/L 的赤霉素溶液涂抹苗茎基部,促苗粗壮。待幼苗长到 3~4 片叶、苗高 15~20 cm 时即可移栽至大容器袋中。

5 大容器苗培育

选择规格为(直径×高)18 cm×26 cm 透水性和通气性较好的大容器袋。基质配方为园土∶泥炭土∶珍珠岩∶酒糟=5∶1∶2∶3。在 5 月 1 日前后气温稳定在20 ℃以上时,将小容器苗分批移栽到大容器中。小容器苗移栽前将暴露在外的主根剪断以促发须根。移栽后立即浇 1 次透水。及时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草。在非雨天每天早晚各滴灌 1 次透水,6~7 月生长期每个容器袋每隔 15~20 d 追施 1 次等比复合肥(N∶P∶K=15∶15∶15)16 g,促进苗木健康生长;8~9 月每15 d 追施 1 次高钾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5∶5∶20)15g,促进苗木增粗。待苗干 10 cm 处粗度达到 0.7 cm 以上时开始芽接。

6 实生苗嫁接

6.1 夏季芽接

6.1.1 接前处理

嫁接所需接穗应从专门采穗圃采集,采集前15~20 d 对采穗圃补水,保证穗条水分充足,易于剥皮。穗条采集时保留叶柄长度在基部膨大部位以上0.3~0.5 cm。

嫁接前将砧木中下部叶片全部剪掉,短截半木质化苗干,保留羽状复叶 3~5 个,再将复叶剪短,每个羽状复叶保留 3~5 片小叶。

6.1.2 嫁接方法

嫁接选择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期间的连续晴天为宜。接穗宜现采现接,要求芽饱满、无损伤 ,尽量不用隔天接穗。用间距 2.5~3.5 cm 双刃刀在离砧木7~10 cm 处横向深至木质部上下划一刀,再由上而下将砧木韧皮部撕下,在茎干上留下一个方形切口,并在切口下端一侧留 2~3 mm 宽、2 cm 长的伤流口。对采集来的接穗刻同样大小的方块(芽的韧皮部组织要完整),并迅速将穗条与砧木接口对接,用嫁接膜自下而上捆绑,仅留芽、叶柄及部分伤流口,保证芽片伤口处于密闭状态。

6.2 春季芽接

6.2.1 穗条采集与处理

对上年夏季芽接未成活或砧木粗度不够的需进行春季芽接。皖东地区 3 月中下旬,采集直径 1.0~1.5 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芽体膨大伸长而内芽鳞未劈裂的 1 年生薄壳山核桃枝条。每捆 20~30枝穗条,两端蜡封并悬挂品种标识,放在 0.5~5.0 ℃的冷库中保存。

6.2.2 穗条催醒

地面上铺设 10 cm 厚的湿沙,将穗条放于湿沙上,按照一层穗条一层湿沙的方法铺设 3~4 层,最上面加盖一层 10 cm 厚的湿沙。沙床上搭设小拱棚。期间小拱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 30~40 ℃,夜晚温度保持在 15~25 ℃。砂子湿度保持在 70%左右。2~5 d后待穗条芽膨大到外芽鳞脱落、内芽鳞劈裂、但芽尚未吐绿时即可进行嫁接。

嫁接方法参照夏季芽接法。

6.3 春季枝接

对春季芽接没有把握的,可改用枝接法嫁接。一般在 4 月中下旬进行。在离地面 5~10 cm 光滑处剪砧并削成平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侧面削一刀,露出形成层。使用嫁接刀从接穗芽侧面下方 3~5 mm 切入,内达木质部后向下与接穗中轴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长 3 cm 左右,随后将接穗另一侧削成 1 cm 斜面。将接穗长削面插入砧木切口,对准形成层插到底,用塑料薄膜带由下向上包严扎紧。接穗切口要露白,以利成活。如砧木与接穗粗度不同,可一侧对准形成层。

7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3~5 d 内停止浇水施肥,芽接当年不剪砧木,形成带芽过冬的半成苗。带芽越冬嫁接苗在翌年树液流动前剪砧。剪砧高度在嫁接口上 2 cm 处。春季萌芽时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幼芽及嫩枝,防止砧木上的芽或枝条与接芽竞争养分。用竹竿设立支撑,将新梢歪斜的嫁接苗扶正。夏季加强水肥管理。每隔 20~30 d 可结合下雨或中耕除草追施尿素5~7 g/株,直至 7 月底停止追施氮肥改施少量磷钾肥 2~3 次促壮。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重点防治金龟子、黑斑病,方法可参考《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