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菌,学名翘鳞肉齿菌,别称老鹰菌、獐子菌等。它外观独特、无盖无柄,菌体表面有纤细的茸毛和黑色的花纹,酷似虎掌,所以叫做虎掌菌。通常有黑虎掌菌、黄虎掌菌等。从营养、口感等角度而言,黑虎掌菌优于黄虎掌菌。
虎掌菌虽然是云南十大名菌之一,目前知晓率还是不太高。这可能与好多人不知其名,更没有见过吃过它有关。
虎掌菌被视为菌中珍品,是过去向朝廷纳贡的贡品之一。黑虎掌菌主要产于楚雄、丽江等地。在云南一些文献资料里也能查到虎掌菌,说明它还是有一定历史感的。李毓兰《镇南州志.卷之四.食货略.物产》有:“虎掌菌,出州西北山中,形如虎掌。伞里有鬚,面皴,有黄黑二种。黑者味芳烈,置箧中香气不散;黄者似紫芝,气香而味苦,不中食。同知初年始出。”显然,黑虎掌菌可以食用。虎掌菌清朝同治初年才有。为什么会这样?可能与当地气候等有关,适合其生长,它才会应运而生。霍士廉《姚安县志.卷四十四.物产志.植物》有:“虎掌菌,干后烹食,味香美,产量微。”根据周汉德《南华县野生菌文化渊源之考证》介绍,《宣统楚雄县志述辑》记载过虎掌菌,《民国楚雄县地志》有:“虎掌菌,产地在紫溪山,状态为黑色而有刺,产量百余斤。用途多为菜品。”李春曦《蒙化县志稿.卷十一.地利部.物产志》有虎掌菌。陈其栋《宣威县志稿.卷三.三十六》有:“虎掌菌,形如虎掌,味极清香。”上海古籍书店《续修蒙自县志.卷二.物产》有:“虎掌菌,大径尺,色黄带黑。”侯应中《景东县志稿》、刘慥《永北府志》均记载过虎掌菌。
人们拾虎掌菌吃虎掌菌,自然会写虎掌菌。清代李学诗,字希白,云南腾冲人,其在《虎掌菌》一诗中写道:“灵鹫山头有猛虎,当风一啸山月昏。伏虎尊者闻其声,为之说法入空门。猛虎已得大解脱,山中遗下舍利骨。一时皮肉随风销,双掌如盘未曾没。谁识年深化作菌,翠盖亭亭清露盥。腥风洗尽生清香,白兽犹詟不敢近。我时偶向山中来,盈筐采得香盈怀。旁人见我笑拍手,何为虎掌佐清斋。”诗人用浪漫的诗情,大胆的设想,把虎掌菌说成由猛虎所化,饶有风味。甘仲贤,字应箎,姚州(今云南姚安县)人,举人,其《鸡和十咏》有诗句“撑肠容虎掌,果腹爱鸡土从”。可能前人没有想过,今天的虎掌菌是那么的紧俏,俨然是山珍中的贵族了。
虎掌菌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真菌,胞外多糖含量十分丰富,而且不容易破烂。虎掌菌不仅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丰富,还菌肉鲜脆,香气浓郁,味道佳,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滋阴壮阳、防癌保健、降脂抗菌等功效,食用和药用价值非常高。黑虎掌菌可用于烹制滇味特色佳肴,也可用作烹制菜肴的调味品。但是,虎掌菌一般不与其它菌子混炒或合炖。虎掌菌有避苍蝇、防虫蛀、防食物变馊的特效,民间常说“虎掌配菜,三日不馊”。
目前,虎掌菌难以有效人工种植,所以虎掌菌上市量不大,价格也高。与松茸、松露、干巴菌等比起来,虎掌菌不算贵;与青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等比起来,虎掌菌还是有点贵。物以稀为贵,干品虎掌菌也显得格外珍贵。新鲜的虎掌菌,自己还没有吃过,有点遗憾。
辛丑年春节,在昆明经营野生菌的朋友邮寄了一点野生菌干品给我,其中就有虎掌菌。久闻其名,欲吃为快。按照其食用说明进行操作,用温水泡发10分钟左右,换水再泡,洗掉泥沙等,再泡15分钟左右。用青椒丝、大蒜碎末炒制6分钟,再加酱油等翻炒2分钟出锅。感觉这盘虎掌菌味道不错,非常香。
作为爱菌一族,有机会有条件,还是要尝尝声名日隆的虎掌菌。
彭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