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徐迪华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5~12g,常用以下配伍:
配红参、黄芪、甘草,治亡阳急证,兼有亡阴症状者加麦冬、白芍、五味子。
配肉桂、黄芪、仙灵脾,治命门火衰。
配红参、黄芪、桂枝、川芎、茯苓、泽泻,治心阳衰弱证。
配麻黄、细辛、桂枝、丹参、川芎、甘草,治胸痹脉迟。
配黄芪、桂枝、川芎、当归、葛根、僵蚕、地龙,治风痰痹阻脉络,寒痰型闭塞性脉管炎。
配肉桂、黄芪、天麻、钩藤、杜仲、葛根、地龙,治高血压病有阳虚症状者。
09
高忠英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5~50g,常用以下配伍:
配人参、黄芪、干姜,治脾阳不振,寒凝中焦证。
配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桂枝,治肾气不足,水肿,小便不利。
配熟地黄、肉桂、菟丝子、巴戟天,治肾阳虚衰,阳痿睾冷无精。
配黄芪、白术、麻黄,治脾肺阳虚,卫阳不固之证。
配生地黄、麦冬、人参、桂枝,治心阳不振,心悸,怔忡,水肿。
配人参、干姜、桂枝,治寒盛阳虚之四逆证。
配苍术、桂枝、羌活、独活,治寒湿外侵、经络阻滞之痛痹证。
配黄芪、白术、茯苓、生姜,治寒湿困脾之臌胀,水肿。
配伏龙肝、炮姜、赤石脂,治脾虚失统之久痢、便血。
高忠英认为,附子大热暴走,配参芪温中,配熟地温肾,得干姜救逆,配参草强心,得桂枝、羌独活则走络。
10
唐祖宣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
临床用附子6~30g,常用以下配伍:
配白芍、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干姜、甘草,治阳虚型脉管炎。
配桂枝、干姜、白芍、细辛、木通、甘草、川芎、苏木、刘寄奴,治雷诺病。
唐祖宣认为,凡患肢发凉,扪之冰冷,喜暖恶寒,疼痛时感觉发凉者均为附子应用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