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项数据,营运偏差也值得关注,2018年、2019年该项数据显示分别为217.49、104.06亿元,而2020年这一数据显示为46.07亿元。
所谓营运偏差是指原内含价值假设之外的利润释放,该偏差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正数表明实际运营结果优于模型假设,公司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运营结束后,因部分保险责任到期后,释放出了比原假设更高的净利润。负偏差则正好相反:当年实际运营比预期假设要差,产生意外亏损。
该数值表明,2020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际运营结果仍优于模型假设,但其释放的利润确实在大幅减少。对此,平安的解释是,营运偏差及其他同比下降55.7%,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加大科技、队伍建设等战略投入,以及保单继续率波动等因素导致营运偏差下降。
02
2021年平安改革继续:代理人维持百万规模,个别保障型产品有所降价
“优等生”中国平安显然正陷入一次漫长的转型困境之中,从2018年首年保费惊现负增长以来,这一趋势实际就已经出现,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令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加速暴露,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当然,这不只是平安一家的困境,也是其他头部险企的困境,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困境。平安将采取何种方式去扭转这一颓势,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将形成示范效应。
自2020年12月,平安人寿宣布将由杨峥出任平安人寿新一任党委*、董事长兼CEO以来,业界一直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寿险业务转型方面,平安将有新动作出炉,但从此次发布会来看,其整体改革方向在2021年并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力度将有所加大。
陈心颖详细回答了这方面的提问,其坦率的表示转型很难:“这次深化改革,是30多年来做过的最广、最复杂、最深的改革,难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
结合针对媒体以及投资人两场发布会的内容,平安寿险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如下:
代理人渠道改革方面,未来3年,因为人口红利消退,将不再追求人力扩张,预计将维持100万代理人的规模,重点转向打造“三高”人力,即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陈心颖预计,中国平安今年新业务价值应该会有正增长,但是要看到寿险板块改革的全部效果需要等到2022年。
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止追求规模,还追求质量,去年着力建设“三好五星营业部”,即行为好、质量好、业绩好,今年会花全年时间逐个营业部推广,把最好的行为、质量、业绩固化下来。
保障型产品方面,仍看好长期保障型业务潜力,因为不管是中国的保险深度还是密度,仍较全球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潜力巨大;只是短期部分长期保障型需求转为了短期健康险。
应对新旧定义切换,个别产品提升服务,降低费率。借助监管新老重疾定义切换优化产品,对客户进行分层,包括高端、中端、入门三个层次,同时对不同业务员匹配不同产品,公司也从原来只关注重疾转变为现在关注全面保障。个别产品提升服务,且略微降价,业务价值略有影响,但整体平稳。
更强调有温度的保险和金融产品,重视“产品 服务”,2月1日起,从签单开始就主动为客户服务,包括四大服务类型:“健康 ”服务,包括营养师、睡眠管理、体重管理、心理辅导等;慢病管理;重疾关照;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虽然利空因素仍存,但大多数券商对于中国平安的意见依然是相似的,即负债端已经触底回升,全年NBV将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天风证券:
投资端利空已充分反映,负债端已触底回升。平安寿险负债端正迎来积极改善,开门红年金险销售可观,带来队伍的士气提升,从而正反馈于长储及保障险的销售;公司代理人规模预计将保持平稳,通过新旧置换来改善队伍结构,产能有望提升;寿险改革正稳步推进,改革结果将逐步体现。全年NBV将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后续随着资产端风险敞口的暴露,利空将落地。
东吴证券: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 渠道和产品转型短期阵痛,导致公司负债端承压。我们判断随利率企稳回升,疫情影响逐步出清,行业资产和负债两端均将迎来趋势性改善。公司经历多年的渠道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转型成果或将逐步开花结果。长期来看,其产品结构和渠道实力为行业最优秀代表之一,集团综合金融和科技实力突出,看好平安的长期价值。
国盛证券:
寿险改革持续推进,业绩有望低谷起跳:当前公司寿险改革持续推进,有望在今年见到明显成效。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