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的结局是胡斐与苗人凤在岩上巨石打斗。
苗人凤这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只出得半招,全身已被胡斐树刀罩住。他此时再无疑心,知道眼前此人必与胡一刀有极深的渊源,叹道:“报应,报应!”闭目待死。胡斐举起树刀,一招就能将他劈下岩去,但想起曾答应过苗若兰,决不能伤她父亲。
然而若不劈他,容他将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使全了,自己非死不可,难道为了相饶对方,竟白白送了自己性命么?霎时之间,他心中转过了千百个念头:这人曾害死自己父母,教自己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气干云,是个大大的英雄豪杰,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这一刀不该劈将下去;但若不劈,自己决无活命之望,自己甫当壮年,岂肯便死?倘若*了他吧,回头怎能有脸去见苗若兰?要是终生避开她不再相见,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苦,生不如死。那时胡斐万分为难,实不知这一刀该当劈是不劈。
胡斐万分为难,相信金庸老先生也是万分为难,而我们这些读者,就更是一筹莫展了。
先说苗人凤这一方:苗人凤错*胡斐之父胡一刀,如果他真的知道了胡斐的身份,以他光明磊落恩怨分明的大侠性格,是甘愿受这一刀的。但他偏偏不知道胡斐的身份,不仅不知道,而且还误会胡斐玷污了女儿的清白,所以他此刻又是不甘心受这一刀的。说不甘心,可他和胡斐一番比试,从胡斐的武功招式上早已知道此人与胡一刀渊源颇深,乃至最后心里想的是:报应!报应!居然闭目待死。
所以苗人凤这一方是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闭目待死。选择权在胡斐身上。
再说胡斐这一方:刚刚答应了苗若兰不会伤害她的父亲,而且将自己母亲的遗物作为定聘之物交给了苗若兰,从这一点上来看,让胡斐一刀取了苗人凤性命,就是取了爱人父亲的性命,这是胡斐断断不愿做的。而且苗人凤一生磊落,一身正气,是当世大侠,更是胡斐从小的偶像,取苗人凤性命,就是斩断胡斐心里对正气正直正义的价值观,胡斐这一刀怎么劈得下去……可是,若是不劈这一刀,自己就会丧命。
所以胡斐选择劈还是不劈,不光是在选择自己的生或死,更是在权衡自己的性命和爱人、道义相比孰重孰轻。
所以我们知道:
劈,自己的性命是留下了。但是会永远失去爱人,更失去了心中的一份道义。
不劈,自己丢了性命,也会失去爱人,但保存了心中的道义。
劈还是不劈这一刀,都会失去爱人,所以我们可以再简化一下:
劈 = 性命
不劈 = 道义
这么看,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真正要知道的是性命和道义在胡斐心中哪个更重。
那么性命和道义在胡斐心中哪个更重要呢?
我们看看书中是怎么写胡斐的:
胡斐第一次出场,给了田青文一支金笔,以示警告,是想让这些人以自己的师祖为戒,莫要打闯王财宝的主意,虽然这份好心被一女二男的争风吃醋给冲得干干净净,但我们看得出胡斐并没有*戮嗜血之心,更多的是好言相劝的善心。胡斐有善心。
胡斐第二次出场,听说扶养自己长大的平阿四受伤,大惊;打听平阿四受伤缘由,厉声;见到平阿四没有性命之忧,大喜!知恩图报,感念平阿四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胡斐懂知恩图报。
胡斐与苗若兰第一次相遇,苗若兰被人脱了衣服点了穴道躺在床上,胡斐没有轻薄苗若兰,而是尽量不要碰到苗若兰的身体,后来在给苗若兰解开穴道的时候,也是先取得了苗若兰的同意才伸手解穴。胡斐有君子之心。
后来,因为胡斐与苗人凤打斗之前苗若兰叮嘱不要伤了她的爹爹,于是处处留力,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处险境就拼死一搏。胡斐有守诺之心。
还记得田青文回忆胡斐如何出场的吗?
马上的乘客手里拿着一个大葫芦,仰脖子就着葫芦嘴喝酒。我见他满脸络腮胡子,在马上醉得摇摇晃晃,还是咕嘟咕嘟的大喝……
想想令狐冲,想想肖峰,像不像?
金庸先生根本就是把胡斐按照大侠的套路来塑造的,一个善良,知恩图报,有君子之心,重信守诺的大侠。
一个善良,知恩图报,有君子之心,重信守诺的大侠,面对自己的性命和道义会怎么选择?相信我不说大家心里也自有答案了。
最后,我想说一说为什么对结尾会有这么多的争论。
第一个原因,其实很多人在争论的,不是胡斐会怎么选,而是自己会怎么选。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当世大侠,谁不想纵酒高歌,快马乘风,可现实把我们变成了拿着工号的罐头人。我们也想……可是我们不能……但我们真的想……可惜真的不能……于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就演变成了对这个结局的争论。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不论胡斐怎么选择,都是悲剧。失去生命,失去爱人,失去道义,失去任何一样,都是悲剧。生活里不是有很多人有选择困难吗?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有很多选择而不知道怎么选择,而是因为在选择之前就看清了,不论自己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都是悲剧。
生活逼迫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但在这成人的童话里,很多人,宁愿不选,比如金庸,比如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