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这个名字,我想说来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老三样”之一,捷达自1991年12月正式登陆中 国,到2019年6月正式停产,将近30年的时间里,它一共卖出了441.82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代神话。
很多人或许并未拥有过它,但对它却了如指掌,毕竟作为很多驾校的官方用车,作为很多城市的指定出租车,它开启了很多人的汽车生活,也承接了很多国人的生活故事,所以说它是国民车,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停产”二字,对于很多车型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捷达来说,却是一种升华。因为它不是真正地从公众的视野内消失,而是成为一个汽车品牌,产出更多的车型服务更广泛的消费者。
把一个车型名字升级到一个汽车品牌,这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应该是首创了。
很多人对于捷达汽车的停产多少都觉得有些惋惜,觉得不应该。毕竟哪怕在停产前,捷达的销量依旧非常不错,月销能维持在2万台以上,偶有冲上3万的时候。在独立前一年,也即2018年,捷达的年销量达到了32.7万辆,稳居当年A级轿车销量排行榜的TOP5。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捷达汽车在当时虽然销量还不错,但其实已经是大众的“负资产”。
面对着攻势越来越猛的自主品牌,捷达的成交价格不断下降,最低甚至不到5万元,逐渐变得无利可图。说白了,捷达之于一汽大众而言,大概有几分赔钱赚吆喝的意思,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还会拉低大众整个的品牌形象。
怎样在不影响大众品牌形象的前提下,保留捷达这个名字,甚至还能赚点小钱?我想这个问题在一汽大众的高层会议上应该出现过。而当时的大众集团正面临着“上挤下压”的局面,缺少一个入门品牌去抗衡中国品牌的攻势。
与其创造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品牌,不如选择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字。
就像大众汽车的高层在媒体采访时所提到的:我们无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牌和名字,让消费者接受。因此,我们会选择已有的,在消费者情感方面有着非常深厚基础的产品做成一个子品牌。
故而,捷达品牌应运而生。
将德系品质下沉,让更多人享受到纯正德味捷达的出现,只有一个使命,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到德系的品质。这个使命能解读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性价比,另一个则是德系品质。其中,后者是捷达刚出道时被质疑最多的,但现在已经逐渐得到认同了。
毕竟,捷达和大众的其他车型是共线生产的。
例如,在一汽大众的成都工厂,捷达VA3就是和速腾在同一条生产线出来的,大概每生产三台速腾,就会生产一台捷达VA3。同一条生产线出来,最起码能证明其组装的机器是一样的——装配误差能保持一致,品质监控也都是一样的——德国大众的康采恩生产体系,不会因为捷达之廉价,而采用廉价的设备与宽松的品质监控。
另外,在硬件上,捷达与大众也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大伙们都在用EA211的发动机,也都是基于MQB平台打造,稍稍有点不同的是,自动挡的捷达车型都采用AT变速箱,而大众大多在用7速双离合变速箱。
性价比是捷达与其他大众汽车最大的不同。
在捷达之前,你不太能看得到15万以内的德系SUV,大众汽车最便宜的那款是探歌,起售价为15.89万,已经相当中国品牌同级产品的中高配的价格。但是在捷达之后,德系A级SUV的起售价下探到8.68万,价格最高者也不过13.59万,完全看齐中国品牌的定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