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徐
关于赏月这件事,诗文里记载着各有风韵的场景。有人花间独酌,举杯邀月;有人追思往昔,凉亭望月;有人独立山顶,悠然玩月;有人帘内静坐,于款款笙调中待月;有人呼朋引伴,一起登高玩月;也有人前往姑苏虎丘,与千百人共饮、竞歌、观月,对明月发下两袖清风的誓言。
没有被手机绑架的古人,就是这样认真生活,认真怀念。一个中秋节,他们可以过得柳暗花明,环肥或燕瘦。
自从有记忆起,每一年中秋节,柜子里有月饼,有时桌上还有河蟹,但都过得比较清汤寡水。因为,家人几乎从不举杯畅饮,谈笑风生。每个人心头结着渐萎的蒂。
记得那时候外婆还不算老态,外公还在世,小姨也未出嫁,吃过晚饭,刷完锅碗,留一张方凳在场门口——用盘子盛放两只月饼,端出,供月。这是那时乡村人家过中秋时唯一且最具形式的节目。外婆放下盘子时,悠悠然念叨一声:月婆婆,来吃月饼……
月婆婆真的会来吃月饼吗?对此,我充满好奇,便站在门口候着,盯着,盼着。可外婆硬生生把我唤回屋,她说有人在旁边,月婆婆就不来了。尽管才上了二三年学,我已隐约知道,这世上,应该或许肯定没有什么月婆婆的吧?可又依稀记得,有一年中秋供完月,盘内的月饼竟然缺了一角!月婆婆果真下凡赏脸啦?还是谁家的狗偷吃了?还是小姨偷偷咬掉一口?这件事,成为我的心头悬案。童年远逝,类似的几桩悬案永远成为生命的谜底。
今年中秋,舅舅邀我去上海一起过。我喜静,不爱热闹,也不愿来回走动。一念闪过——决定端一张方凳,放在阳台,盘子盛放月饼,学外婆供月,算是对过往岁月的祭奠。又一念唰地闪过——搞这种形式给谁看?在心里怀想一番,便算岁月清供了。不知从何时起,对烟火尘埃的琐碎很容易感到意兴阑珊。
也有些事,始终令人乐此不疲,比如仰望星空。羁居城市,只能凭窗望月。这是我在夏夜喜欢的消遣。有一次又望月,不禁想:上一次凭栏望月,是一年前。上一次躺在铺棉麻土布的桌子上看仰望星空,是三十年前。上一次躺在山巅一朵花芯欣赏星空,或许是八十多年前?上一次穿过海水,眺望被波涛扭曲变形的月亮,又是几百年前?
城里的月光早已被人疏远,乡下的星空和乡村路上的车马一样变得黯淡。山顶的月亮,海上的月亮,又是怎样呢?我想钻进草丛,跃入海水。
那夜,漂泊途中的亮哥发来一张图片——海上中秋之月。皓月当空,一道亮光撒在海面,细碎如银。远处,莲花山脉宛如佳人的身段连绵起伏。
人与人,人与景之间的缘分,大概就是在时空的无涯荒野里不期而遇的交汇。
月,的确是海上生起的明月,时,的确是天涯与共的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借用张九龄这联诗来形容水天交汇的一刻,以及海上天涯间的相逢际遇,我想再适合不过。明月清风是一个人的事,良辰美景当与人共赏。
中秋夜,远航的船恰好抛锚待命。船上的小伙们窝在房间低头玩手机时,亮哥别有一番闲情,搬一张椅子,到甲板上赏月。他说一年就一个中秋节。
一个人,一瓶酒,静对夜空与大海,从等月开始……
古人有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实际上,秋天的风,秋天的云,秋夜的云,一样楚楚动人。
一霎白云如龙,头角峥嵘;一霎白兔潭边探月,潭底小鱼浮游;一霎光环扩大,宛若有凤来仪;又一霎,天龙守月,众花拱月……明月如如不动,明月周围的云彩变幻无穷。到后来,演漾出“万道虹光育蚌株”的奇瑞景象。观者觉得不可思议。
腾挪变幻的过程,让我后来想起沈从文说过的话:“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初读这句,不禁怀疑他浅薄。文字虽唯美,可还是浅薄。后来又怀疑他深刻,那种自觉追求简单生活的深刻。
或许该庆幸,面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时,没有受梏于科学客观主义的眼光,也忘却佛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那一套,只为现象倾心。浅浅地,简单生活,有何不好呢?只是,忘却,和到达一定困难,甚至更困难。
瞬息万变的云彩,还有晚霞,就像霭霭红尘的镜像,我将观赏云彩和晚霞的过程视为云瑜伽。凝视的瞬间,即为永恒的占有。
等月,赏月,玩月,守月,属于亮哥的浮生半日。这一刻,四海漂泊的他,就是明月清风的主人。他说自从跑船以来,这算是最有意思的中秋节。于我而言,同样是有生以来别有意趣的中秋节,因为那十个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员是漂泊的职业,常年飘摇海上,有时有幸领略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却要经受风雨、南来北往的辛苦和寂寥。飘忽不定的信号使失联成为一种常态。
他们就像海鸥,飞到天涯海角,终究渴望回归温暖的港湾。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那个没有名字的男人,海上出生,海上生活一辈子,一辈子在游轮上演奏钢琴。其实他有机会下船的,走向大陆,去追求舷窗外那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去过富丽堂皇的日子。然而他选择留在海上,与船共存亡。旁人自然认为他傻,却看不清他勇气与怯弱并行的自我。
世人赖以生存的陆地,倒映进他的瞳孔,成了茫然无措的大海。世人眼里一望无垠的大海,是让他心安理得的陆地。来来往往,进退取舍,心安,最重要。
苏东坡一生漂泊,近五十岁时被贬至岭南。他在词里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亮哥分享的一张图片上,右下角有一团云,仿佛小白兔,蹲坐一隅,痴痴遥望明月。由此获得灵感,“赋诗”一首,以敬天涯共此时的中秋之夜:
海上明月如玉盘,白云化兔思婵娟。
心若有情不畏远,皓皓明月为故乡。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