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瓣花结莲蓬编法教程,绳编莲蓬教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2:47:02

近代 陈半丁绘《萱草图》

除了上述侧重不同主题的分类著述外,还有以萱草来比兴寄托、抒情言志的作品。例如,南朝梁徐勉《萱草花赋》曰:“览诗人之比兴,寄草木以命词。惟平章之萱草,欲忘忧而树之。爰有幽忧,庭闲志静。高木列其阴,兰芳糅其影……亦曰宜男,加名斯吉。丽而不艳,雅而不质。随晦明而舒卷,与风霜而荣悴。笑杜蘅与揭车,何众汇之能匹”。在此赋的开篇,作者即表明其立意在于比兴寄托。虽然赋中也提到了忘忧、宜男,但只是顺带一过而已。作者真正赞赏的是萱草华而不艳、雅而不质的高洁品格,将其不同凡俗的情志意趣外化于超越“众芳”的萱草花。

三、母亲花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北堂幽暗,可以种萱”。萱草喜欢潮湿的生长环境,而中国古代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北向的房屋相对潮湿一些,适合种植萱草。同时,古时候士大夫家的眷属与母亲,一般在北堂起居,“北堂”或“萱堂”因此渐渐演变成了母亲的代称。《农政全书》:“萱草春间芽生,移栽,栽宜稀,一年自稠密矣。”无论土地贫瘠与肥沃,萱草都能长得茁壮葱茏。游子期望减轻母亲之思念,而母亲抚着油绿的叶子,知道游子在外无衣食之忧,因而宽怀。唐代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北宋诗人叶梦得以“萱堂”代指老母,“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表达的母爱让人心绪释然。南宋朱熹有诗曰:“ 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同样的怡然之情,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这是家中老母亲最大的快乐。宋人家铉翁的《萱草篇》:“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宋人陈德武《惜馀春慢·选冠子》说:“回首故园春远。松期竹待,壑诮林嘲,苦被浮名牵绊。一种思情最长,万叠江山,怎生遮断。向北堂见了,忘忧萱草,此心方满。”全词以故园为线索,着重突出北堂萱草,以寄托对母亲及家园的眷恋之情。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不仅爱种梅、画梅、咏梅,对萱草花也特别钟情。他画有一幅《墨萱图》,并配有题画诗表达对母亲的眷恋,“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墨萱图.其二》:“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母子之间相互的牵挂与思念跃然纸端,不由让我们潸然泪下。王冕意犹未尽,还写有一首《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对母亲的祝福。方伟《萱草吟》:“六角初开映筚门, 深秋时节似春温。浪游万里家何在, 每对萱花忆母恩。”明代吴宽有诗“北堂慈母坐熏风,萱草当阶见一丛。莫向洛阳看旧谱,此花真是寿安红。”

六瓣花结莲蓬编法教程,绳编莲蓬教程(25)

王牧老师图

六瓣花结莲蓬编法教程,绳编莲蓬教程(26)

南宋 毛益(传)《萱花乳犬图》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宋画《萱花乳犬图》中,画面背景是茂盛的萱草,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奶狗在萱草丛中嬉戏打闹,而母犬在一旁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幼崽,反映出萱草与母亲之间的象征意蕴。

六瓣花结莲蓬编法教程,绳编莲蓬教程(27)

宋《蜀葵萱花乳猫图》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母子猫之间的温情 王牧老师图

明人张宁的《梦萱八韵》则进一步写出了生死隔绝、痛定思痛之情。原文感叹:“萱亲不可作,魂梦每相随。寂寞知何自,苍茫忽见之。虚中闻叹语,空里见容仪。多在茫门处,或逢携幼时。都忘形隔绝,犹学旧娇痴。委曲生前话,凄凉觉后悲。留连长及旦,定省已无期。莫说忘忧事,年来鬓已丝。”整首诗表达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惨痛与悲凉。

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的蔡文姬返回中原时,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的《胡笳十八拍》中就借萱草抒发了母亲对孩子的痛思:“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六瓣花结莲蓬编法教程,绳编莲蓬教程(28)

上一页34567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