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盖碗泡茶,H君有个老大难的问题,怕烫手。
所以,平常泡茶时,他对各类样式的白瓷盖碗,一概敬而远之。
转而,喜欢用各类的壶,白瓷的,紫砂的,柴烧的,专门泡茶。
泡茶的时候,H君也没称重的习惯。
将一饼老寿眉拿出来,撬出一块,就一次性扔进白瓷壶里。
然后烧开水,倒进里面,闷上一会,等茶饼差不多泡开后,再倒出茶汤。
往往,这第一道出来的茶汤,滋味就很浓郁了。
连喝了很多年茶的H君,都感慨着自己泡出来的茶太浓了,苦和涩明显,尝起来不好喝。
但是煮茶不同,H君家里煮茶的壶,有点儿像村姑陈同款的大肚玻璃煮茶壶。
一次性能煮400-500ml的茶汤。
煮茶时,由于是等壶里的水烧沸后再投茶,H君怕烫手,揭开壶盖投茶时,投的不多。
很多时候,只是往下扔下一小把茶。
稍微煮上一会儿,就关火喝茶汤了。
听完H君的泡茶和煮茶的描述,突然之间,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会觉得煮茶比泡出来的茶好喝。
因为,煮茶操作起来更简单。
喝功夫茶式的泡茶过程,预先得称茶,拿捏水温和出水时间。
把握不好,茶就容易被泡浓泡苦了。
但是煮茶不同,烧开一壶水后,往里面放一点茶,等上一会,就可以喝茶了。
对比下,是不是显得特别简单?
大概,大部分不会泡茶的朋友们,最后都会喜欢上煮茶吧。
《3》
故事二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关于煮茶的故事,来源于一位北方茶友。
前些时间,这位外省茶友,在某东上花了不足百元的价钱,买了饼据称是7年的老白茶。
然而,这茶买回家后,那位茶友疑惑的发现。
为什么这饼茶,不论怎么泡,味道都不好。
按村姑陈文章里介绍的方法,用盖碗泡,用沸水泡,快出汤……
结果呢,出来的滋味寡淡至极,除了有点苦味外,根本尝不出半点茶味。
连带着,茶香也基本闻不出来。
正常老白茶里本来应该具有的药香、陈香等,完全闻不到。
凑近去闻,只能闻到一些隐隐的闷味。
但是,奇怪的是,那位茶友将这饼茶拿去煮,滋味勉强足了些。
虽然谈不上好喝,但是要比盖碗泡出来的滋味好多了。
那位茶友,当下心里就在想,是不是年份太高的白茶,只适合煮,不适合泡?
于是,就特意过来询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单听描述,一时间不好全面判断,便让那位北方茶友, 发来几张茶汤、叶底、干茶的图片。
嚯,这一看,好一个做旧茶的标准示范!
茶饼干茶外观,以黑褐二色为主,颜色层次比较单一。
而那张叶底的图片,更是乌黑油亮的。
如果不是茶友的特别说明,单看外观,能让人直接想到熟普身上。
更夸张的是,茶汤的颜色竟然是暗褐偏红的颜色!
试问,微发酵的白茶,哪怕年份再老,怎么会出来这样的夸张汤色!
这背后,完全让人难以想象,那饼茶究竟经历怎么的折磨。
再反过来说,一饼年份货真价实的,品质还过得去的七年陈老白茶,只要不到百元的身价,太不正常了。
这怎么想,都完全是笔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