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消耗的原因有几种,在现代人中很普遍的一种就是思虑过度。中医认为,一个人如果想问题想得太多了就会耗伤心血。比如,最近特别忙碌,每天都在思考问题,殚精竭虑的,那么心血耗伤就很严重。这点很好理解,我们整天思考,一定是消耗营养物质嘛,尤其是参与思考活动的相关器官,在中医里面,我们把它们划入心血的范围里面。而龙眼肉正可以补心血。
一位大姐来找我,他丈夫最近有严重的心律不齐。诊脉后,我让他先疏理肝气,用了三剂柴胡类方后,我告诉他,肝气疏理好了需要养心血,就是用龙眼肉,配合一点西洋参,作为食疗。
这个配伍是清朝中医大家王孟英的方子,叫“玉灵膏”。王孟英认为龙眼肉微热,需要用西洋参配合,因为西洋参滋阴,是凉的,可以制住龙眼肉的温热,具体的比例可以是十份龙眼肉,配一份西洋参。
后来,患者恢复得非常好, 心脏基本没有问题了,每次看到大姐的笑脸,我都会觉得非常欣慰。其实,如果使用得当,食疗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更何况,像龙眼肉这种美味的食物,更是容易让人接受的。这种情况,在白领、知识分子和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中,很常 见,因为都有心血损耗的问题。
孩童脾虚 龙眼止血
除了养血,龙眼肉还有补脾的作用,这个我们也来讲讲。
还是张锡纯的故事,当时, 有一个六七岁的童子,大便下血,数月不愈,在别处服药也没有任何效果。张锡纯认为,这是脾不统血的缘故,于是,告诉家长给他服用蒸熟的龙眼肉,每天吃一两左右,这对孩子来说,不用吃药简直太好了,结果吃了十来天,病就痊愈了。
故事里面,张锡纯说这个孩子是脾不统血,那什么是脾不统血呢?这也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中医认为,脾除了吸收、运化食物精微外,还负责管理水和血的运行,分别叫统水和统血。“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相应的,治疗时要补脾摄血。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你用绳子绑了一个沙袋,然后抡起来,让沙袋围着你的手旋转,这个时候,手要用力抓住绳子,沙袋才不会飞出去。这个手就好比是我们的脾,沙袋就好比是我们的血液,脾需要有力气,才能统摄血液,让它在正常的轨道中运行。如果您松手了,好比是脾气虚了,会怎么样呢?沙袋嗖地飞走了,这也就是,血液跑出经脉的正常轨道了,出血了。这就是脾不统血了。
调理这种脾不统血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子,就是中成药归脾丸,其中就有龙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