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眼中多姿多彩的红海航海人都知道红海鱼多,原因是印度洋的鱼从亚丁湾进入曼德海峡,就进入瓶子似的红海了。红海水深,进入“瓶子”里的鱼乐不思蜀,有来无回,加上红海两岸捕渔业落后,鱼就越来越多,个头也越来越大。
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闻名世界的海域——红海。
红海是印度洋的附属海,它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斜卧在那里。
它长约2000多千米,最大宽度306千米,海面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58米,最深处为3050米。
红海自古为连接地中海、东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自苏伊士运河凿通后,就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它使原来要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多千米。
红海的东岸为亚洲,主要有约旦、沙特、也门等国,西岸为非洲,主要有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等国家,港口十余个。
红海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
有媒体报道称红海的水是红色的,实际上,红海水是天蓝色的。
我航海多年,几乎每年都路经红海,且都在不同的月份,从未见到所谓的红色海水。
红海水色蔚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红海水深,无污染,加上一年四季烈日当空,一条将要出水的鱼在离水面三四米深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加之海水的放大效果,那场景很是壮观。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开,红海由此诞生。
我们通过现在的地图还可以看出,红海两岸的形状契合度较高,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
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部中间通过。
近三四百万年来,两个板块仍在继续分裂,两岸以平均每年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
红海在不断加宽,有专家甚至称它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红海所处位置气温高、降水少,海水蒸发强烈,含盐度一般在40‰以上,苏伊士湾可达43‰,是世界上含盐度及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
有资料显示,红海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这指的是平均温度,真实的红海水温要比这个温度高得多。
当地40℃以上的天气稀松平常,我们白天在甲板上垂钓,穿着工作鞋还要不停地跺脚,那感觉就像踩着烧红的铁板一样。
有资料显示,红海水温的最高纪录为56℃,鸡蛋放进出都能烫熟。
红海海水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河流常年注入,致使红海水量“入不敷出”,必须由印度洋的水流来补充,亚丁湾就成了调节红海水位的“大水库”。
从印度洋进入亚丁湾的水,浩浩荡荡北上,进入干渴的红海,补充它的水源不足。
印度洋的鱼也随之进入红海,这也是红海鱼多的原因之一。
而红海的高温、高盐度的海水也经曼德海峡不断流向亚丁湾,成为印度洋高温高盐度的重要原因。
卫星拍摄的红海
近年来,红海沿岸国家如埃及、约旦,都在发展红海旅游业。
笔者曾为职业海员,只是红海上的匆匆过客,不可能从游客的角度了解红海,但是海员真实的经历又是一般游客所体会不到的。
下面,我将与广大读者分享我在红海沿岸亲历的几个惊险的和有趣的经历。
红海钓鲅记船到红海西岸的苏丹港(port Sudan),锚刚一入水,大洋上漂泊20多天的钓迷们早已掩耐不住钓瘾,不顾近40度的高温,纷纷来到甲板上,占据有利地形,抛钩下海,各显神通。
我此前有过红海钓鱼的经验,所以准备了两套钓具,一套钩不离手,专钓1千克左右的鱼,另一套用于守钓大鱼——用粗线大钩,鱼线尾端系在船栏上,固定好,再在栏杆上绑一竹扫帚上的细竹条,鱼线吊在竹条尖上,只要大鱼一咬钩,竹条受力自然弯曲,就知道有鱼上钩了。
当我手上的钓具接连二三地钓上几条一二千克重的鱼后,眼见身旁的竹条在快速弯曲,我急忙去拉,感到很费劲,看来是条大家伙。
待近百米长的鱼线有三分之一被拉出水时,我突然感觉到鱼线一颤,手上感觉不那么重了,将钩子拉到水面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竟是一个足有1千克重的血淋淋的鱼头。
很显然,这条咬钩的鱼在被我拉至水面的途中被另一条大鱼吞掉了。
红海颜色蔚蓝无疑
我赶紧回房间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绑一只钩条有姆指粗的大钩子,用船上的大螺母作坠,刚放下去不久就有不知好歹的鱼咬钩。
我用力一拉,哪里拉得动,便连忙放线,准备在它收劲时再拉。
然而,它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顾一个劲儿地奔逃。我已无线可放,又舍不得放手,只得大喊来人。
几个看热闹的水手见状都过来帮忙,多亏这条尼龙绳足够结实,怎么拉都拉不断。参与者已达5人,船长也放下手上的钓具过来帮忙指挥。
渐渐地,鱼的身影逐渐显现,目测身长可达1.5米。见鱼如此之大,大家的热情被再次点燃,想一鼓作气将鱼直接拉上船,结果刚拉至水面,它便剧烈挣扎,尾巴只一搅,平静的水面上就轰的一声溅起白浪。
船长喊:“不能拉,往舷梯处拖!”
他这一喊,大家都明白了,只有将其拖到舷梯口,用网把它兜住才行。
水手长连忙领着几个水手放舷梯,一个上海籍的小水手说:“没用,那是一条鲐鲅,有毒,不能吃!”
不知他有何根据这样说。
水手长顶他一句:“胡说,怎么不能吃,快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