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于海底的鳐鱼
在荷台达请外国老板上船船从西欧归来进入地中海时接到通知,要临时在荷台达港加载,这对船员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荷台达是也门的一个城市,位于也门西海岸中部,濒临红海的东南侧,位于红海出口处,荷台达港是也门主要港口之一。
船出苏伊士运河时,风平浪静,烈日当空,气温节节攀升,甲板温度少说也有40℃。
船到荷台达锚地时已是晚上6点,我们接到通知,次日早晨6点靠泊,8点作业。由于当地温度太高,夏季一天只工作5小时——上午8时至11时,下午4时至6时。
我船只在此港加装几个集装箱,很快就要离港,所以钓鱼时间有限,必须好好利用。
抛完锚,正是晚上钓鱼的黄金时间,爱好钓鱼又不当班的船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甲板上,此前谁都没到过此港,不知道钓况如何。
我抄完气象,没带钓具,空手到甲板上看热闹,见大家都收获不少,还钓上来好多条大个儿的怪鱼,它们的体形像蒲扇,带着尾巴,体呈棕色,似鱼非鱼。
见它这副怪模样,大家立即想到航海吃鱼准则——怪模怪样的、没鳞的、不了解的、没见过的鱼最好别吃,以防吃出事来,所以最初钓上来的几条不是切了作诱饵就是立即放生。
可这种怪鱼越钓越多,前赴后继一直在咬钩,船员没来不及放生,就都扔在甲板上。
直到后来南京籍的轮机长到来,说这是老板鱼,学名孔鳐,它双鳍特别发达,看起来像一只展开双翅的大鹰,因此古称鹞鱼。
它不但能吃,而且特别好吃!大家都后悔将此鱼切做鱼饵用了,更让人后悔的是放生的都是些大个头的老板鱼。
鳐鱼跃出海面,“飞”向天空
几个年轻船员听后叫苦不迭,说老轨(船员称轮机长为“老轨”)你怎么不早点来,放生的少说有一二百斤了!
老轨听罢来了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小的们,以后多学着点!”
其实老轨一点都不老,当时也就40岁。
论老板鱼这长相,要是没人指点,一般人还真不敢吃,船员钓过的鱼种类多,大家多挑耳熟能详的有鳞鱼吃。
老板鱼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布,说是鱼,又没鱼相,所以有人形容它是一种长相奇怪的生物。
据说,有一部分鳐鱼能长成海洋巨怪,还能借助海风在海面飞行一段距离。
老板鱼主要栖息在沙质泥质水底,以小鱼虾为食,昼伏夜出,因此白天很难钓到,即便钓到,体形也偏小,个头大的基本不出来活动。
在岸边通常很难钓到老板鱼,只有远离岸边才能钓到老板鱼。它生得体形宽大,想钓它自然得用大钩粗线,它力道也大,中钩后手感强烈,要费一番力气才能把它拉上来。
海钓老板鱼,多为偶然上钩。
海上船钓,不可能像钓水库、养鱼塘那样,准确地知道水下有什么鱼,并据此准备钓具、钓饵。
有经验的海钓者只能根据季节变化大致掌握海里主要有什么鱼可钓,实钓时说不定能钓上什么意想不到的鱼,船员钓鱼更是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来。
旅游胜地埃及胡尔加达的港湾
荷台达锚地水深近百米,但水特清,鱼被拉至离水面两三米时就清晰可见了,特别在灯光的照射下,出水那一刻特别让人兴奋,就像一个大蒲扇上下煽动着。
船员管二三斤重的老板鱼叫“小老板”,“大老板”则有十多斤重。
当然,除了老板鱼,其他鱼种也钓获不少。
到晚上11点过后,十几个人的鱼获少说也有1吨以上,其中老板鱼占一多半,全部鱼获都被搬到库房充伙食。
红海鱼多,加上红海水深,沿岸捕鱼业落后,特别是当地人不吃老板鱼,所以荷台达港的老板鱼多。
不过,我曾经到过的红海西岸的苏丹港却没有老板鱼,原因不得而知。
从荷台达起航回国的20多天时间里,船上一天两顿鱼,最后还是没吃完。
老板鱼的确美味,我最喜欢的做法是将老板鱼洗净后切成块,用盐淹一下,然后下油锅炸,那味道真是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