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伟正在制作“曹三焖鱼”
提起焖鱼流行的原因,曹红伟表示,运河里的野生鲫鱼很多,但是在做出焖鱼之前,一二两的小鱼怎么吃让不少人头疼——熬着吃吧,肉太少,还要吐刺,麻烦,可是放弃小鱼不吃,又觉得很可惜。“做成焖鱼,正好解决了所有问题。”
曹红伟说,别看这鱼小,焖鱼做起来可不算简单,有很多讲究。首先是必须选活鱼,这样味道才鲜美。要把鱼洗净,去掉鳞和内脏,但是保留鱼鳃。“如果去掉腮的话,鱼头就容易掉。鱼不完整,卖相就不好。”收拾好的鱼下锅炸成金黄色。锅里放入八角、葱、姜、蒜等爆香,然后加入关键的调料独流老醋,再放入酱油、老汤、面酱、酱豆腐、盐、白糖等调料,最后才将炸制好的鲫鱼放入锅内。
「这鱼好吃就好吃在工夫上了,焖鱼嘛,就得开小火焖着,至少得七八个小时才行。」
酱红色的小鱼在盘中码整齐,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一口咬下去,所有鱼刺都是酥软的。由于加入了独流老醋,这道焖鱼没有河鱼的土腥味,酸甜咸香的口味更激发了鱼本身的鲜美,后味十足。
曹红伟表示,有关独流焖鱼受欢迎的程度,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民国时期,大总统曹锟路过独流时到了饭点,找地方吃饭的时候就正巧进了曹国章的馆子,品尝到了曹三焖鱼。
“曹锟吃过之后大加赞扬,赏赐了几百银圆,还带走了一些焖鱼跟亲朋好友分享。”从此独流焖鱼名声大噪。
曹锟偏爱河海两鲜
这道焖鱼真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曹锟都赞不绝口?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金彭育表示,故事本身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从曹锟的饮食习惯上来看,他确实有可能对这道独流焖鱼格外偏爱。
金彭育介绍说,上世纪初叶起,许多清廷遗老遗少、军阀买办、下野政客、工商巨子等都寓居天津,而这些寓公和各界社会名流,基本都有自己的大公馆,内设多个大厨房,也大多有公馆私家菜。
「他们来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口味基本都形成了,因此,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都是偏重于自己以前生活或居住过的地方。比如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潘复,由于他的父亲潘守廉曾在河南为官20年,很喜欢豫菜,公馆内的豫菜厨房能做洛阳水席,而他自己对淮扬菜情有独钟,因此也设有淮扬菜的厨房。」
而曹锟则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也就是现在的塘沽,因此,他原本的饮食习惯,就十分喜爱河海两鲜。金彭育介绍说:“曹锟作为塘沽人,平时就喜欢吃熬小鱼这种菜。
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后,曾在曹家花园中做寿,大宴宾客,夏季曹家还在曹家花园举办‘荷花宴’,菜品就是以家乡的河海两鲜为主。主要有虾籽狮子头、冬瓜盅、清蒸鲥鱼、蒸海蟹膏和鲜贝扒海参等。”
同时,金彭育也表示,为了宴请不同的客人,当时的军阀家中往往设有不同口味不同菜系的厨房,“潘复家有四个厨房,而曹锟家共有八个大厨房,包含各大菜系,还有完整的菜谱,另外还有一个番菜(西餐)厨房,主厨是美国人。”
他告诉记者,虽然能做很多菜系的佳肴,但由于当时没有反季节的食材,军阀寓公们每天的饮食也都以当季蔬果时鲜为主。“其实住在天津的这些人,对河海两鲜都是很喜欢的,像银鱼紫蟹之类的他们都会吃,皮皮虾也会吃。因为经常互相做客,所以美食在他们之间也经常流通。”由此可见,独流焖鱼确实具备让曹锟喜爱的“条件”和“实力”。
鱼好吃因为醋好吃
说起独流焖鱼口味的独特之处,就不能不提到静海的特产独流老醋。
作为天津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流老醋和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静海独流镇的刘奶奶告诉记者,天津人吃东西就认“本地”的,静海人熬鱼也是必须要放本地陈醋。“独流醋味儿厚,口儿甜,不像别处的醋酸得那么霸道,吃惯了独流老醋,别的味的都觉得不好吃。”
曹红伟也表示,在制作独流焖鱼时,他也必须要选用独流老醋,“别的醋出不来那个味,有时候就把鱼的味道‘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