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来从来都不是小事,做得好,就能赢得一句“会做人”的赞誉,反之就是不会做人,被人诟病。
亲戚朋友虽然不会时时见面,但如果在亲戚朋友中留下一个不会做人的印象,总是对个人不好的,人生路这么长,谁也不敢保证以后没有求人的时候。
所以,在人情往来中,在亲戚朋友的关系中,很多人会费心去维持,哪怕心里有不乐意的地方,面子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而结婚宴请是亲戚朋友们聚集最多的时候,结婚是一件高兴的事,结婚的人高兴,来参加的人也高兴。
但是,如果一个亲戚朋友结了两次婚,第一次已经宴请过了,高兴过一回了,婚姻失败后,第二次婚姻又再次宴请,估计来参加的人就不一定高兴了,至少在随礼这块就不会太高兴。
二婚宴请,还要不要随礼呢,来听听大伙们的心里话。
李先生:二婚可以宴请,但最好不收礼金没有人保证婚姻不会失败,如果真走到二婚的地步,也没必要大操大办,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二婚并不是一件特别光彩的事。
但是,如果真的二婚了,毕竟也是高兴的事,婚姻本就是大事,希望得到别人的祝福很正常,宴请亲戚朋友也不为过,但是,最好不收礼金。
李先生认为,二婚再收礼金会被人厌烦,人情往来的事,本就是你来一次,我往一次,公平交换,我结婚,你来了,你结婚,我去了,一来一往很公平。
但是,如果其中一人来了两次,结了两次婚,宴请了两回,那另外一个就要随两次礼,无形之中多给了一次礼金,变得不对等了。
谁的生活都不容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特别是成家立业后,每一分的支出都有计算。二婚宴请的支出应该不在每个人的支出范围里,当要支付这笔钱项时,就会变得心里不痛快了。
张先生:二婚宴请,我一般不去张先生比较年轻,对于人情往来的事情,没有老一辈人的观念深。
对于二婚宴请,张先生表示自己一般都不去。
张先生说他的一个老同事,二婚的时候宴请了公司里的人,结果大家都在背后议论,说这个老同事就是想收一笔礼金,不厚道,最后有一些同事撂开了面子并没有去参加,也没有随礼,就当不知道一般。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人情往来这些事,如果关系不深,哪怕是第一次结婚宴请,他们都可能不会参加,更不要说是二婚宴请了。
但如果是非常亲的亲戚或是非常好的朋友,张先生表示,自己会参加,但是礼金给的就不会太多了,毕竟之前已经给过一次了,礼已经给足了。
张女士:老家有个说法,二婚的宴席最好不去张女士说,她们老家那边有个说法,未婚的女孩子最好不要去参加二婚的宴席。对于二婚,老家那边忌讳挺多,哪怕就是去参加,去的也大多是年纪大一些的人,年轻人多数不会去。
二婚并不丢人,但是,因为在二婚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婚姻,已经操办过一次,热闹过一次了,对于第二次宴请,大家心里就不太乐意了。
不乐意的最主要原因是礼金,每个人对于金钱的支出,都是非常敏感的。
第一次结婚,该给的礼金大家都不会计较,但是,如果再给一次,任谁都不高兴。
张女士表示,现在的人对于人情往来的事越来越看淡,特别是年轻人,虽然张女士不年轻了,但张女士也不乐意去参加二婚的宴席,礼金更是不愿意给了。
何女士:随礼100块何女士抱怨,她有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都用来付结婚礼金了,那一个月,何女士总共参加了八场婚礼,有同事,有同学,有亲戚,其中有两个亲戚和一个好朋友是二婚。
两个亲戚和朋友因为是二婚,何女士的随礼是每人随礼100元。
何女士说,之所以随礼100元,是觉得100元足够了,礼到了,情义也足了,至少自己去参加了,面子给了。
何女士的姐姐就不愿意参加两个亲戚的二婚宴请,一是距离远,刚好有借口,二是刚好经济紧张,能省一分是一分。
按礼,何女士的姐姐因为距离远不参加宴请,但可以委托何女士帮忙带去随礼,但是何女士的姐姐说,随礼也不想随了,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就已经封了一个大礼包了,现在是二婚,不给也合情合理。
结束语二婚不随礼,应该是很多人的想法,宴请可以宴请,但是不要收亲戚朋友的随礼。
人情往来讲究的是一来一往,你来一次,我往一次,等价交换。其实,结婚随礼本质上也是等价交换,我结婚,你来了,你结婚,我去的时候,随的礼大致就是你来时随的数字。
可能就因为这样,对于二婚,很多人不愿意随礼,哪怕随礼,礼金数目也会很小。
亲戚朋友二婚,你愿意随礼吗?如果随礼,你认为随多少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