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鹤唳形容谁,华亭鹤唳出自于哪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3-16 12:19:53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故宫博物院藏

贺循,字彦先,陆机朋友。“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释文据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

张华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但毕竟一介寒士,在西晋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年代,权力依然有限,不如皇后贾南风的侄儿贾谧炙手可热。因此陆机开始亲近贾谧,常与他门下文人宴饮唱和,当时号称“二十四友”。陆机才高八斗,声名自然远播,有个叫君苗的人,对陆机崇拜地无以复加,竟到了读罢陆机文章,“辄欲烧其笔砚”这样狂热的程度。即便潘安和他向来不和,也不得不承认陆机的确才华出众。[5]

华亭鹤唳形容谁,华亭鹤唳出自于哪里(17)

(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这些都不是陆机想要的。

显赫的身世、父祖的荣耀、从小经儒学熏陶而成的“立言立功”思想、国破家亡的痛苦,成为强压在陆机身上的枷锁,让他无法满足于文章虚名。如果可能,他更希望能真正做出一番事业,能再度振兴家族,能匡正西晋对江东人士的歧视政策。可还没等陆机作为,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八王之乱开始了。[6]

陆机先在赵王司马伦手下担任相国参军、中书郎,司马伦被齐王司马冏*掉后,陆机因为在司马伦手下做过事,差点被*。幸好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相救,陆机才堪堪躲过一劫。因司马颖对陆机有救命之恩,陆机便投奔了他,被擢为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这也是陆机在后世被称为“陆平原”的原因。

最开始,司马颖对陆机很是看重,因他向来重视门第,幕僚中有南北世家二十三姓,吴郡陆氏作为江东首望,陆机本人文采出众,又能领兵,自然深得司马颖器重。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交战,命陆机担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统帅二十万人攻打洛阳。出征前,司马颖对陆机寄予厚望,许诺“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陆机对这场战役也很自信,以管仲、乐毅自比。只可惜,结果非常不尽如人意——陆机在洛阳郊外的鹿苑之战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

公平而言,这次战败,并不是陆机的问题。早在司马颖委陆机以重任时,他的属下就说过,“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皆疾之耳”,陆机出身江东,让他担任将领,必定会引来北人不满。果然,陆机为将后,带兵极不容易,连统领万人的小都督都能直接冲进陆机的帐中,骂他“貉奴能作督不!”因为心里对陆机抵触,陆机带兵时,众人也都不听,“不受机节督,轻兵独军”。在这种情况下,陆机都督三十七万人包围洛阳,“颖军转盛”,曾取得过阶段性胜利,已经很能说明他的才干了。只可惜,三军号令,将士不听,陆机即便天纵奇才,也只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而已了。

陆机战败后,对他不满的人趁机向司马颖进谗,说陆机有异志、要谋反。之前就和陆机结下仇怨的卢志,更是借陆机出征前的话跟司马颖说,“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是讽刺司马颖能力不足以堪当大任。不是没有人为陆机鸣冤,可陆机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司马颖即便开始不信,后来,也就信了。

面对这一切,陆机表现得很从容。他神色自若,脱下戎服,戴一顶白帢,只说“今日受诛,岂非命也”,遇害军中,时年四十三岁。

华亭鹤唳形容谁,华亭鹤唳出自于哪里(18)

陆机《陆士衡文集》

后世对他评价褒贬不一。唐太宗说他“不通进退之机变”;《晋书·陆机传》说他“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可在那样的世道,陆机想出人头地,不交结权臣,又能怎么办呢?

他何尝不想“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7] 也早知道人世虚妄,“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也不是没人劝他回去江东,“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可他总想建功立业,总想复兴家族昔日荣光,哪怕对故土异常思念,“悲桑梓之悠旷,愧蒸尝之弗营”;[8] 哪怕觉得仕途坎坷,“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9] 也依然选择了留在洛阳,孤注一掷地倾身入局。

明代张溥说,陆机“才冠当当世,国亡主儒,颠沛图济……身事仇雠,而欲高语英雄,难矣”。是,也许在洛阳那十年跌宕的浮沉里,陆机就已料到了自己最后的结局。时局变乱、北人歧视、功名无成……岂有一件易事?但他依然选择了负重前行,清醒自知地坚持着,这场注定会落空的仕途想望。

注释:

[1]华亭具体在哪里,学术界尚有争议。今从李姝先生《陆机籍贯考》,在距离吴县有段距离的由拳(今浙江嘉兴南)。

[2]陆机入洛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议。有太康末年(289年)说、太康五年(284年)说、元康二年(292年)说等不同论点。今据张恺先生《陆机研究》、蒋方先生《陆机、陆云仕晋宦迹考》等论文,从元康二年说。

[3]即潘安。潘岳字安仁,后世简称潘安。

[4]潘陆二人的矛盾,除了文名相争,还有来自父辈的旧怨。陆机的父亲陆抗攻打东吴叛将步阐时,潘岳的岳父,荆州刺史杨肇曾率兵解救,兵败后杨肇被贬为庶人,是以潘岳很看不惯陆机。

[5]潘岳《为贾谧做赠陆机诗》:“咨尔陆生,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6]八王之乱有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皇后贾南风除外戚杨骏,及诛楚王司马玮,事在元康元年。文中指第二个阶段。

[7]陆机《猛虎行》。

[8]陆机《思亲赋》。

[9]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髙柳。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参考文献

《陆机生平三考》陈庄

《陆机入洛后赋作与北方风物》李剑清

《论孙吴士风的变迁对陆机出处之影响》吴正岚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王永平

《试论陆机的人格特征》李晓风

《陆机生平-作品考证四则》杨明

《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胡国瑞

《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张天来

《唐太宗-陆机传论-解析》孙明君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入洛之抒情诗赋》尚艳

《张华对陆云文学批评的影响》曾毅

《玉出昆冈:陆机陆云评传》尹军

《二陆相关人物考》崔晓黎

《陆机-连珠-理新文敏》滕福海

《刘知几关于南朝史学评论之研究》艾静

《警角之声-与-华亭鹤唳-论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之关系》郑伟

《陆机籍贯考》李姝

《陆机研究》张恺

《陆机的天道疏离感》李剑清

《索靖-陆机交往考》戴燕

《陆机生平三考》陈庄

《陆机入洛后赋作与北方风物》李剑清

《陆机入洛与-文章中兴》钟新果

《论孙吴士风的变迁对陆机出处之影响》吴正岚

《陆机散文略论》谭家健

《陆机-陆云仕晋宦迹考》蒋方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王永平

《试论陆机的人格特征》李晓风

《陆机生平-作品考证四则》杨明

《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胡国瑞

《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张天来

《唐太宗-陆机传论-解析》孙明君

《华亭鹤唳-与-拟古诗-十二首》李剑清

《华亭鹤唳-之-华亭-考释》张硕

《华亭鹤唳-考》李波

《华亭的古津渡便桥》程有贵

《二陆赠答诗中的东南士族》孙明君

《论六朝吴中顾陆朱张四姓》吴长庚

《六朝吴郡陆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陈家红

《陆云_与兄平原书-札记一则》俞士玲

《河洛关中的地理人文与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林校生

《“二陆”的悲情与创作》刘跃进

《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祝捷

《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宋展云

《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张天来

《六朝吴郡陆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陈家红

《陆机入洛后赋作与北方风物》李剑清

《陆机生平-作品考证四则》杨明

《陆机生平三考》陈庄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王永平

《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胡国瑞

《论孙吴士风的变迁对陆机出处之影响》吴正岚

《试论陆机的人格特征》李晓风

《索靖-陆机交往考》戴燕

《唐太宗-陆机传论-解析》孙明君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入洛之抒情诗赋》尚艳

《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叶枫宇

《陆机-与赵王伦笺荐戴渊》顾农

《由陆机交游看西晋吴地文士的生存状态》刘艳春

《陆机与入洛南方文人的交游》李晓风

《二十四友-考述-兼从-为贾谧作赠陆机十一章-看潘岳和陆机的关系》丁婧

《陆机诗歌绮靡风格及其成因探究》胡吉星

《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杨强

《陆机与张华-潘尼-冯文罴的交游》李晓风

《陆机入洛与-文章中兴》钟新果

《平吴之利-在获二俊-张华何以如此激赏陆机》李剑清

《张华-二俊-说与陆机的悲剧命运》徐昌盛

《张华对陆机-才多-之评解读》曾毅

《陆机-赴洛道中作-之系年-兼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方法问题》黎臻

《论张华对陆机的影响》马建华

《河洛地域崇情思潮与陆机的-缘情-诗学观》冯源

《索靖-陆机交往考》戴燕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