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术什么意思,装甲兵战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3-16 18:23:43

长久以来,大纵深作战和闪电战,是二战中两大经典作战理论,对战后的军事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战争期间,苏德双方分别运用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打出了无数精彩绝伦的战役。但是对于二者到底有何区别,则比较模糊,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分析这两大作战理论的区别和优劣。

一.二者的相同之处

首先来说,大纵深作战和闪电战的相同之处,在于对技术兵器的发挥。可以说这是二者的共性,要求集中双方的技术兵器。如果进行深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康布雷战役中,协约国的坦克兵团冲击,对于后世的闪电战和大纵深理论有很深的影响。

根据作战意图,英国第三集团军意图突破德国第二集团军的防御。为此英国第三集团军准备476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和1000余门火炮,计划在宽达12公里的正面发起突击。1917年11月20日早上6点10分,英军在不经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攻,措手不及的德军被英军在转瞬间突破了战线,英军在仅仅付出了4000人左右的伤亡,即向德军阵地推进了足足7000码,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很少见的。

尽管这次战役最终因为英国第三集团军缺乏后备兵员,而失败告终。但是康布雷拉开了装甲战的序幕,并奠定了一个装甲作战的基本原理,集中技术兵器和兵力,对敌发起进攻,也就是对敌进行突破。

装甲战术什么意思,装甲兵战术什么意思(1)

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相同之处,首要之处就在于集中优势兵力,部队在选定的突破点上进行集结,并发起突然进攻,在预定突破方向上取得突破。同时为了加强部队的突破能力,炮兵,空军,装甲部队和步兵将进行多兵种协同作战,以迅猛的攻击,击穿敌方战线,在一个方向上摧垮敌人的战线。

同时隐蔽性和机动性也是双方的共同点,部队在发起进攻前,应该采取战役掩护措施,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让敌人无法判断己方的真实意图,从而达成进攻的突然性。

另外部队的机动性也是一个硬性指标,如果部队不能有优秀的机动性,则无从谈起突破时的迅猛,扩大战果也成了泡影,因此部队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

装甲战术什么意思,装甲兵战术什么意思(2)

达成上述要求,部队则可以快速突破敌军战线,进而扩大战果,消灭敌军。从这里可以看出,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双方都是基于对一战阵地战的反思和对康布雷战役中多兵种合成作战的经验汲取而形成的。当然这并非苏德两国所独有的,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所兴起的一种思潮,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都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

二.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的不同之处

但是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在本质上又很不同,这在于双方的战略核心思想和具体战术上。就战略上讲,闪电战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战略思想,或者说它是在避免焦灼的阵地战的前提下,所诞生的一系列战术构成。

而大纵深作战则是由一个完整,经过系统研究和考证的产物。二者的诞生就已经截然不同,在后续发展,必然产生重大的分歧。

闪电战强调的是突破,分割包围,歼灭。一战中的德军有自己的一套渗透战术,部队选择对方的薄弱点,进行攻击渗透,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割裂对方与其友邻部队的联系,进而反向包围并将其歼灭。

在机械化作战中,德军仍旧沿用了这一战术,集中突击力量,从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突击,突破对方的战线后,迅速向敌人的后方突破,将敌人一次歼灭,寻求最大战果。

装甲战术什么意思,装甲兵战术什么意思(3)

这样的前提下,闪电战就势必要在第一轮突击上就投入最大力量,也就是集中了自己近乎全部的装甲部队,发起决定性的突击。突破敌人后,突破口交由步兵占领和扩大,后续部队仅仅要求能够补充突击部队的战损即可。而突击部队也不负责占领,它的目标在于快速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最终迫使对方投降。

而大纵深作战则不同,它其实包括了防御和进攻两个方面,也就是大纵深防御和大纵深进攻。大纵深理念早期体现于大纵深防御要求建立起大纵深,火力密集的防御阵地。

典型的例子就是莫斯科战役中,苏军在莫斯科以西建立起纵深达300公里,多梯次配置的防御阵地。装备反坦克火炮的反坦克支撑点与步兵阵地结合,形成环形防御体系,并配有密集的地雷场和高射炮兵阵地。苏军的大纵深防御理论,和德军在一战中发展出来的弹性纵深防御理论类似。

装甲战术什么意思,装甲兵战术什么意思(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