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曹丕,认为历来大家认为曹丕的文学功底不如曹植,是因为曹丕的文章“虑详而力缓”,比起曹植的“思捷而才俊”来说,没有那么抓人眼球的,但却在理性中见柔情。
在武艺上,曹丕作为武将出身的曹操的儿子,自然也不敢落下。除了跟着曹操一起征刘表,伐孙权外,曹丕自己也在《典论》中自吹自擂了一番。
说他与奋威将军邓展讨论剑术,谈及某处,两人意见不合,便拿起甘蔗作剑起来演练一番。
其中曹丕数次击中邓展的身体,邓展不服气,要求再战,而曹丕故意说自己难以击中对方面部,诱使邓展集中攻击中路,而他却用甘蔗从上方截击,打中邓展的额角,令旁观者都叹为观止。
能文能武,又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在立太子的争斗中,展现手腕,拉拢旁人。对曹丕,曹操也许是将他作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来喜爱的。
但曹操本人不低的文学造诣,年轻时放浪不羁的所作所为,再看曹丕,哪怕只是作为儿子而言,也许同样能看见自己曾经的样子吧!
第四名:“黄须儿”曹彰如果说曹丕的武艺还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那么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曹彰,则是有正史记载和实战功绩的真实佐证的武将。
曹彰从小就体现出了自己武艺高强的本领,射箭百步穿杨,剑术百步之内可以断人的胡须与头发。
但曹彰不仅射艺惊人,而且臂力巨大,能够徒手与野兽搏斗。当时乐浪郡进献了一只猛虎,关在铁笼子里没有人敢上前挑战。唯有曹彰上前,将老虎的尾巴缠在自己的手臂上,老虎贴着地面,甚至贴着耳朵不敢反抗。
后来已经成为魏文帝的曹丕打造了一口万斤重的大钟,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摆放,却没有人能够抬动,叫了一堆力士一起来抗也扛不起来,唯有曹彰,背起大钟便可行走。
曹操曾经问年少的曹彰想要做什么,曹彰想也不想便回答道:“好为将”。曹彰是曹操专精武艺的儿子,对于写文章之类的事一窍不通,但在做武将上却的确是得天独厚。
曹彰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英雄,奔驰沙场,驱除戎狄,建功立业,曹操表达了自己的赞赏,并告诉曹彰必须要学习兵法和战术,这样才不会是只有一人之力。
而曹彰也正如曹操期待的那样,学习兵法、阴阳家学说和谶纬术数,像他的偶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镇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打得鲜卑族俯首称臣,乌桓节节退败。
为了能够安全地赎回蔡文姬,曹操也特意让曹彰驻扎北方,威慑南匈奴,令对方不敢在途中动手脚。
连曹丕也不得不感叹说,如果曹彰还在,那么吞并巴蜀就如同猫头鹰衔一只死老鼠一样简单,可见曹彰不仅在曹操所有儿子中军事才能出类拔萃,在整个魏国将领中也是数一数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