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发出这个文章是因为今天收到头条的邀请回答问题,又恰逢这段时间有几个类似问题,所以想说出来,一吐为快。
过去的老茶客,一人一地一锄一烟袋一壶大叶片,田间地头就是一天,无关乎茶叶口感,只求解渴!也有一壶茶两个人对饮三四泡,谈五味人生!更有文人墨客细品六孔七窍玲珑,论八仙说九霄十分快感!价格是什么,只是在某一阶段某些特定环境对事物的一个价值体现,三两块是它,七八百也是它,十多万还是它,更有无价换不来之时。
再说信阳毛尖,恰昨天在某大产区偶遇茶老板谈茶,一曰今年茶叶品质整体不佳,又逢疫情期间,无采茶工摘不下茶着急,制完茶因外地客商不能亲自过来看茶而不能购买也着急,包括本省内也是很多原来即兴购买的群体,因为疫情而来不了茶园而放弃购买,茶农积压也耗不起啊,信阳毛尖属于绿茶,按当地人习惯,越新鲜越好越贵越好容易卖,过了季节或第二年就是陈茶,自降价了,工人家人都指望着这一季,但茶又不能不采,只要给钱出价基本就卖;另一人曰当日见一朋友介绍外地茶客(本省)过来买茶,抖胆张口每斤3000大洋,对方不宵,称低于万元茶不喝,不敢要价肯定就不是好茶,随后去另一家大厂(当地人基本都知道)寻价,两万一斤,还需要预约等待,住下,交款,品美食,夸口天下,自称这才是好茶,其实这家茶本来就是一家茶园,只是加了包装,有了自己品牌,耍耍文化,就敢要价。所谓适合,窃以为就是自己感觉,没什么固定。
再来说说主题,目前全信阳茶区有点规模的茶园,采摘成本基本都是以质论价,均下来应该在每斤鲜叶采摘价80元左右,一斤毛茶采摘成本在300元附近,浉河港潭家河董家河三地目前流行净茶,去茶灰,选黄片,隔茶末,全部下来一斤还剩七八两了,常规够此标准后才可销售给客户,都想长期合作,平均净价已经达400元向上了,如果稍加一点资金成本,小五百元只够本钱,茶农一年也就指望着这一季,好心的人多少给点利润吧,20%可否,好,600元基本算良心价了,大家都以为到头了,其实还有:基本所有茶农都没把自己当工人,也要计算劳动价值,但工作中体力强度却远高于很多人,脑力劳动更不低于上班族,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还担着赔钱的风险!说到这儿,好的信阳毛尖到底值多少钱其实还是在每个人的感觉上,你适合的就是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