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全景图,去澳门十大忌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02 20:11:35

▲在澳门可以看到很多颜色缤纷的民居。摄影/黎振祥

让我们回顾一下澳门,这个色彩斑斓的城市之独特发展历程。

城市早期:

山丘上那灰白相配的壮丽桂冠

从空中鸟瞰,澳门就像一只悠闲地吊挂在珠江三角洲南端的袜子,东、南面向浩瀚大海,西面隔着内河与湾仔相对。在这里,一个个关于近代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试探、交流、融合的故事不断上演。直到今天,由街道、广场构成的丰富城市肌理,建筑物上的黄、白、粉红、粉绿、赤、灰等多样色彩,仍记录着一个小城逐步演变及发展的迷人痕迹。

澳门全景图,去澳门十大忌讳(5)

▲俯瞰澳门城一角。摄影/李玉祥

学者普遍认为,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开始正式居住在澳门。最初葡萄牙人生活方式相当原始,其建筑物不过是些用芦苇盖的棚屋。后来,站稳脚根的葡萄牙人在明朝官员的监视下,按照自己本土的海滨城市风格,在澳门半岛上大兴土木。

澳门全景图,去澳门十大忌讳(6)

▲主教山小堂。摄影/陈显耀

16世纪中叶以后至17世纪30年代,是澳门海上转口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渐富裕的葡萄牙人开始在社区筑起更多的建筑。这一时期兴起的社区建筑群中,以宗教建筑最为突出,构成了这个年轻城市的最早核心。事实上,这些宗教建筑的选址都经过精心部署。作为上帝接待基督教徒的「家」,葡萄牙人在自己居住区中地势较好的高处建起了教堂,使之成为教友联系及宗教生活的核心。与此同时,关系到葡萄牙人能否在此长久安身立命的保护性公共建筑,诸如炮台、城墙等防卫设施的建设,亦备受重视。

澳门的炮台多就地取材,以花岗岩依山或石岸而建,借助天然地势,以进一步加强军事防御。从动工的时间上看,澳门半岛上不少教堂与炮台是同时、同地进行的,说明两者当时都深受人们关注,成为公共建筑的最重要部分。除了当时仍处于城墙之外的两座山丘,澳门半岛上所有的山峰不是建起白色的教堂,便是设立灰色的炮台,或是白色的教堂建立在灰色的炮台之上。因此,从海上的任何角度看,山岭起伏的澳门城轮廓上,总是戴着白色的、灰色的、或是灰白相配的美丽桂冠。

澳门全景图,去澳门十大忌讳(7)

▲马礼逊教堂位于与东方基金会新会址相连的墓园内。摄影/李玉祥

内城,烟雾中有白屋数十百间

早在1578年,澳门已拥有10,000居民、5座教堂,葡人房屋共200座左右。此一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澳门内城形成了大片居民点,而且出现了华夷贸易的市集及商业大街。

澳门全景图,去澳门十大忌讳(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