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
后代用这句话来比喻心甘情愿地落入别人的谋划之中,也暗喻姜太公才智过人敢于为自己把握机会。
这就是历史上的姜太公,也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
姜太公一介凡人,到了《封神演义》中摇身一变,不但变成了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阐教弟子,还奉命代理封神、执掌打神鞭。
他深得元始天尊器重,并被委以重任,下山助西周大军攻打殷商。
神话中的姜子牙再也不是古稀之年仍然得不到重视的姜太公了。
他被尊为神上之神,更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大功臣。
后期姜子牙被任命为代理封神,在封神台上实现了元始天尊的封神大任。
为什么作者会将历史上的姜太公形象,神化成元始天尊弟子这样一个人物呢?
首先,历史上的姜太公传说非常长寿。
在中国古代医学技术极度匮乏的年代,姜太公能活到古稀之年已是罕见。
一个白发苍苍的长者形象,更容易被代入成一个老神下凡拯救世界的形象。
其二,他确确实实有过硬的治国谋略,也确确实实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劳。
最重要的是,周文王非常敬重姜太公。
因“姜太公垂钓”周文王认识了这位有谋有略的长者,二人的关系更像是“忘年交”。
被王室重视的姜太公,在民间的名气想必也不会太小。
所以在小说中被奉为神衹,也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