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病毒不谈,野生动物其实是无罪的,虽然蝙蝠身上带有大量病毒,其实除了蝙蝠以外很多动物都携带有大量的病毒,只是它们适应性强,免疫系统比较特别,那些病毒于它们无碍。
最主要的是它们远离人类,各得其所互不侵犯,由于这次事件,让蝙蝠一时成了众矢之的,
其实蝙蝠也是有过人的一面的就比如,蝙蝠妈妈是如何照顾刚出生的蝙蝠幼崽的!
刚出生的小动物们用它们的身体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如同人类婴儿的哭声、笑声一样,来引起妈妈们的注意。它们的声音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暗示危险向妈妈求救,表示饥饿要妈妈哺乳,或者让妈妈找到它们。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人类或普通动物能够听到的可听声。
那么,用超声波“说话”的蝙蝠幼仔具有怎样的声波特点,蝙蝠妈妈和小蝙蝠之间又是如何交流的呢?蝙蝠中很多种类都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一般聚成群体,初生的幼仔更是大量聚集在一起,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而通过基因标志法研究发现,蝙蝠一般只哺乳自己生下的或有亲缘关系的幼仔。那么,蝙蝠幼仔是如何引起自己妈妈注意的?蝙蝠妈妈又是如何在一大群幼仔中识别自己的孩子的?蝙蝠母婴之间是如何交流的?……这些都成为一系列有趣的话题。
蝙蝠的母婴识别与交流
蝙蝠是哺乳类中古老而十分特化的一支,因前肢特化为翼而得名,分布于除南北两极和某些海洋岛屿之外的全球各地,以热带、亚热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它们由于其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总是使人感到可怕,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轻佻的老鼠”的意思,不过在我国,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间尚能得到人们的喜爱,还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蝙蝠通常一年产仔一次,每窝产1个到4个幼仔。幼仔刚出生的时候身上不长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所以按种类的不同幼仔必须得由它们的妈妈照顾5周至5个月不等。
蝙蝠的母婴交流就是蝙蝠妈妈和幼仔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对幼仔的保护、哺乳、教育和母性拒绝行为、以及母婴间的相互梳理、玩耍等亲近行为。刚出生的幼蝠与母蝠更多地利用气味进行相互识别。出生1周的幼蝠整日附着在母体上,后足紧紧抓着母蝠的腹部,嘴含在母蝠腹部一对被称作假乳头的乳头状突起上。如果幼蝠身上的特殊气味受到破坏,母蝠就无法辨别出自己的孩子了,无论幼蝠怎样纠缠母蝠,母蝠都会拒绝或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