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一、课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重点词语解释:文中划线词。
四、重点句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二、理解性默写
1. 全文的中心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 课文第三段是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观点,其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行拂乱其所为”而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苦其心志”而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动心忍性”而言。
7.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 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简答题
1. 概括全文主旨。
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磨难的事例,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作用,进而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2. 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二段——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主要论述了人处于逆境才能奋发向上,国无忧患就会遭受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突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题的另一版本见下)
第一段——列举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一个人成就大业都要经受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的观点。
第三段——谈人论国,进一步阐述观点。
第四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 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都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即逆境成才。
5. 孟子从反面论证亡国的原因,但正面意思很清楚,这就是:
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磨难。
6. 孟子认为国家长久不衰的条件: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7. 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其次,它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