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柔弱的,又是强大的。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的“柔弱”是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水的力量是以柔克刚。《淮南子》中说:“齿坚于舌而先之敝”。人的舌头之所以能伴随人的一生,大概是因为柔软的缘故,而牙齿的凋落,某种程度或许是因为它刚硬的缘故吧。就像柳条枝,是不容易被风吹断的,但是树干,往往容易被风吹倒。所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因而有水滴石穿之说,只有柔性的东西才有这么强的渗透性;因而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道,以刀斩水,水好像断了,抽刀回来,水又合起来了,水因其团结一心、凝聚力强而大显威力。当水发怒的时候,水也可以覆舟,所谓“洪水猛兽”,横扫摧毁一切,改变地貌地形。有时候,貌似平静的水面下亦有激流涌动,力量十分惊人。所以有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水既是善于变化的,又是永恒不变的。
水能发而为云,结而为雨雪,化而为雾,凝而成晶莹之冰;水舒缓为溪,陡峭为瀑,深而为潭,浩瀚为海。所以水是能够随机应变的,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有时因器而变,随处而安。但水无论呈现气态、液态还是固态,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变而不失其性,万变不离其宗。
——水既贞静自守,又滋养万物。
水是有包容性和亲和力的,虽然有浑水污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之过。水本身是清澈透明、光明磊落的,水也是自然净化、善于沉淀和流淌的,水又是能够荡涤污浊、清洁他物的,使不洁的归于洁。人们常讲“洗心”,就是喻之用纯洁若水的思想品德来净化受污染的心灵。水容纳万物,接受万物,滋润万物,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从不彰显自己。
——水既能顺势而为、处下不争,又不畏强势、坚韧不屈。
水养育万物,居功至伟,但又不与万物相争。水的流动总是顺着地势,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往哪里聚,体现着低姿态、高境界,甚至愈深邃愈安静。但是,当水真的遇到障碍时,它又激起百倍努力,激发全部潜能,信念执着追求不懈,咬定目标百折不回。它始终不忘归海的使命,总是不断流动寻找自己的方向和路径,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冲破一切关隘险阻,义无返顾地前进。
因此,老子称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孔子也赞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可以说,水之善、水之德已臻化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水为榜样,努力地修炼提升自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边生长的人们自然也在潜移默化中为水所陶冶。江苏人就是这样,骨子里、品性里不时透出一股集水百德、汇水百美而成的精神气质。如水般的灵秀、包容、坚韧、低调,在江苏这片底蕴深厚、文脉绵长的土地上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