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造化弄人,为稳定军心
也先带着自己的十万军队,直逼北京城下。然而,明军的精锐在土木堡死的死,伤的伤,留在北京城里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大军压境,城里的王宫贵胄惶恐不已。"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大家自然就想着再模仿晋朝和赵宋来一出衣冠南渡,全体跑路,赶往南京。值此危难之际,监国的郕王就是大家的主心骨。但是他本人也十分犹豫,到底是该走还是不该走。此时,多亏了忠臣于谦,"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如果当时迁都南京,必然是可以苟延残喘一些时日。不过,祖宗打下的江山基业,可就全然毁于一旦。而且瓦剌不比金国,他们只是一群强盗。朝中只有于谦,看透了这个事实。所以,他一直在鼓励郕王朱祁钰要抗敌,不能畏战。
郕王当时是监国,权力很大,而且皇帝又不在,自然是要推一个主心骨出来。于谦早就有私立郕王的打算,然而还是选择先静观其变。在于谦的建议下,郕王代发诏令,调集备倭军以及山西,河北的军队迅速入京勤王。
(二)、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正误国之罪,惩失事之臣,阻南迁之策",于谦那是正儿八经的民族英雄,他身上没有任何污点,而且效忠的并不是哪个皇帝,而是大明的江山。瓦剌军队围困北京,于谦命人主动出击。事情进展的愈发顺利,然而英宗还在也先手里,于谦早就料到北元肯定会拿他做文章。
1. 稳定军心,监国到君王的转变
很多人说北京保卫战之所以没有重蹈靖康覆辙,就是因为明朝彼时没有皇帝。因为没有皇帝,所以朝中的大臣们才可以自由发挥。然而,在明军的主动出击下,也先想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主动要求把英宗放回城中,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打开城门。
明军刚开始不以为意,然而也先就让英宗站在阵中。皇帝那是九五之尊,平日里见到,直视都是大不敬的罪过。而且,明军的火力很猛,稍有不慎,就会伤到英宗。此举可以说是十分卑鄙,不过也让明朝的大臣们左右为难。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对于明军而言将非常不利。所以,于谦建议直接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明代宗。因为他本来就是监国,而且母亲的地位也不低。更何况,朝中无人可用,其他的王爷们不是年纪小,就是在外地。
所以,朱祁钰就这样从王,进阶成了皇帝。而在北元军中的朱祁镇,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太上皇。如此一来,士兵们开战,自然就没有了什么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