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政治手腕
北京保卫战在朱祁钰的主导下,于谦的指挥下,拉开了帷幕,明军士气旺盛、装备整肃,在众将士的浴血搏*中,瓦剌骑兵败下阵来,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北京保卫战是朱祁钰的威信来源,也是其最重要的政治资本,虽然朱祁钰没有亲临战场,但历史不会忘记朱祁钰的功绩。
等到战争结束,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接太上皇朱祁镇回来的问题,这问题极其敏感,但凡一个有点野性的皇帝,都不可能允许一山出现二虎。不论朱祁镇是否有异心,只要他回来,就将成为朱祁钰的威胁。
战时和非战时的政治环境相差甚远,战时需要的是武将和士兵,而平和年代需要重臣和权术,想要坐稳皇位,就不能让朱祁镇回来。
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玄武门之变后,难道李世民会留下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斩草必须除根,哪怕李世民心中有愧,也必须这么做。
朱祁钰明显欠缺一定的政治手腕,他把于谦设为百官之首,这无可厚非。但于谦太过正直,不屑于搞那些权谋诡计,这也就让朱祁钰一直处于孤立地位。群臣上疏要求朱祁钰接回太上皇,朱祁钰心中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
如果换成任何一个权谋老手,估计都有数个借口来阻止接回朱祁镇,而朱祁钰做得太优柔寡断了。他既不想接回哥哥,也不想得罪群臣,如此这般,朱祁镇还是被杨善给接了回来。
就算朱祁镇被接回来,朱祁钰依旧是有机会的,他应想法设为让朱祁镇远离政治的中心,不论出于什么手段,必须如此。而朱祁钰却一直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把哥哥安排在南宫,虽然南宫环境不好,但也是在京城内啊,这威胁也就无法根除。
除此之外,朱祁钰废立太子方面做得也不慎完善,当时太子还是朱见深,理论上来讲,朱祁钰必须先把太上皇朱祁镇废掉,才能做废立太子的工作。仓促地废掉太子,没有任何好处,他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原本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也化为泡影。
为何夺门之变如此顺利,堂堂大明天子,就被人堂而皇之地把皇位夺走了,甚至还没有爆发什么激烈冲突,历朝历代的政变很少有如此文明的。我们由此推断,朱祁钰太欠缺政治经验,而他周围也没有那个张良或陈平,所以皇权才轻易被人夺走。
如果继续当皇帝会是怎样?
如果朱祁钰继续做皇帝,大明王朝也将继续延续下去,因为瓦剌已经被击退,大明仍将有大把的和平时光。只是我们无法预料之后的政局换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如果朱祁钰继续做皇帝,那么朱见深能否成功接班,那就难以预测了。
但有一点可以判定,朱祁镇会一直在西宫住下去,而朱祁钰也不会年仅二十九岁便蹊跷身亡,还被朱祁镇评价: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如果朱祁镇没有复辟,于谦也就不会枉死,我们的历史对朱祁镇的评价也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
论狠,朱祁钰还是比不上哥哥朱祁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