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代陶渊明后代,陶渊明有后代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3 03:27:55

杜甫画像

宋代黄庭坚可能更得陶渊明之心,他在《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他从此诗中读出了陶渊明内心的恬静、为父的慈祥,以及为人的通达诙谐。

古人把儿女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今人也把儿女视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儿女的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所以儿女聪明就扬眉吐气,儿女不才自己也抬不起头。用诗来嘲笑儿子“总不好纸笔”“懒惰故无匹”,其实是诗人在自嘲。没有超越世俗的名利得失不敢自嘲,没有幽默豁达的个性不会自嘲。

陶渊明不仅超越了得失,而且也勘破了生死,所以他既调侃自己的小孩,也和死神开起了玩笑。他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自然归宿,认为个体“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所以每个人“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他死前写好了追悼自己的《自祭文》,还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其中第一首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古希腊伊壁鸠鲁认为死亡不属于生命:我们在,死神就没来;死神来了,我们就不在,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个观点的荒谬之处在于,人不是没有思想情感的动物,他能预知死亡的必然性,死亡虽然不属于生命,但它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而人恰恰是一种有死亡意识的动物。

57代陶渊明后代,陶渊明有后代吗(13)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

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比伊壁鸠鲁通透得多,既然人人“有生必有死”,害怕和拒绝死亡不是愚蠢吗?他说死倒没有什么,“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唯一的遗憾是活着的时候酒没喝够。

连死都不萦于怀,只可惜再也喝不成酒了。既不怕死,又热爱生,这是生命的大智慧,是人生的大幽默。陶渊明的幽默不是说一两句俏皮话,不是卖一点小关子,更不耍一点小滑头,而是超越世俗后的洒脱,源于生命深处的睿智。

最高境界的幽默就是自嘲,最为厚道的幽默也是自嘲,最为自信的幽默还是自嘲。只嘲笑人家的小孩那是心理阴暗,只嘲笑别人而从不自嘲的人那是尖酸刻薄。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戴建业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