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美案》中,受害者是秦香莲,穿黑裙子,白孝带,蓝边饰,不尚奢华,处境令人同情;陈士美身居高位,享受驸马待遇,穿华丽的红蟒花翅,华贵显赫。随着剧情发展,对陈士美越来越憎恨,最后被包拯处死时,刽子手剥掉他的外衣,给人一种剥掉了他虚伪外壳的感觉。两个人物,一个着衣华丽而内心丑恶,一个朴素寒微而内心高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穷与富的对比,是素与华的对比,也是善与恶的对比。
《豆汁记》中穷书生莫稽,在生命旦夕不保的情况中被救活,后做了县官由穷衣换上了官衣,俨然一表人才,前后判若两人,人格也随地位变化而改变,服饰的变化紧紧与地位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又一种素与华的对比。
援例对比
有一类剧目,来自民间传说,话本成小说,在服饰上常常以一剧的主人公为底本,其他剧目也参照穿戴,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即凡一剧目有相同人物关系的,便沿用同服饰,而不问这些人物是属于哪一朝代。
例如 “桃园例”、“黑红例“。汉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结拜于桃园的异姓兄弟,刘备俊扮,在西蜀称霸业之前穿白,关羽揉红脸,穿绿(早期中国戏曲的关羽是穿红),张飞勾黑脸穿黑。这一白、一红、一黑三种色彩并用,鲜明突出,形成“桃园例”。
根据“桃园例“的特点装扮的戏曲人物组合有:宋代的杨延昭、孟良、焦赞,还有岳飞、王贵、牛皋,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桃园例”相似,因此穿着都是一个俊扮穿白,一个是勾红穿红,一个是勾黑穿黑,一兄两弟,一帅两将,一细两粗,在舞台上给人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黑红例”是指剧中两个人物关系密切,服饰色彩与勾脸都是一红一黑,如孟良、焦赞;王贵、牛皋;赵匡胤、呼延赞等就是。它们色彩是对比的,又是相近的。在粗豪中有诙谐,在激斗中有真情,在矛盾中有亲和。他们的服饰色彩和人物性格紧密相连。
文武对比
有时,为了深化角色性格,在主人公出场时,要造出烘云托月的气势,使主人公形象在文和武的对比中高大起来,是传统京剧服饰的又一重要手段。
《长坂坡》中的曹操,位高权重,踌躇满志,正在围追堵截刘备及其手下的臣僚眷属。为了体现曹操的威武气魄和雄才大略,场面上的对比手法收到了预期效果。曹操点兵时,手下有八员英勇善战的骁将,一律上、下五色的长靠,背后三十二面护背旗威风狂傲,雁翅排列在两厢,外围有执械的士兵,两旁有传令的中军,满满一台角色,屏息敛气俯首听命于稳坐当中的穿红蟒、黑相纱,勾白脸的曹操,显示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可一世的气派。